mercredi 25 juin 2014

乱局之中 6

爸爸辞去天津航政局的工作后不久,到资源委员会下属的华北水泥公司锦西水泥厂工作. 民国三十六年秋,共军即将占领锦西之际,从北平派到锦西的人员均撤回北平,临时在公司上班.三十七年春,公司裁员,爸爸被裁失业.水泥公司给了三十美元遣散费,我做阑尾炎手术花掉了.  那时国民政府处于风雨飘摇状态,很难找到合适工作.我家的生活处于困境.

华北水泥公司的协理被任命为台湾水泥公司总经理,他想邀爸爸到台泥当总务科长,条件很优厚: 公司负担全家的旅费,提供免费宿舍等等. 但爸爸不愿去,理由是:将来的前景必然是国民政府退到台湾,众多的军公教人员挤在那里分享岛上有限资源,谋生不易.而二二八事件后,台湾本地人和大陆去的人矛盾加深,难免再有动乱.

数十年过去,等再与台湾的亲人有了接触后,小叔说:"当年台泥的待遇非常好,薪资比一般单位的职工高出若干倍,如果那时你们来了,后来我们到台湾时也能有个投奔,教忠堂后去的人都能得到帮助."
历史无情,不能有假设,也不能重来一次.

三十七年我高中毕业,因只读了两年高中,功课很不扎实,家境又不允许入读私立大学,我只报考了交大唐山工学院和上海的兵工学院,均落榜.

赋闲居约半年,倒给我认真读点书的机会.  每周跑几次北京图书馆,除继续准备考大学外,也读其他书,如:甘地自传,墨索里尼自传,互助轮,比较宪法,茶花女,林琴南译的系列丛书如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老舍的早期作品等. 按我当时水平,读是读了,读懂的部分应该不多.

三姑夫是唐山交大早期毕业生,在北平经营一家营造厂,收入颇丰,活动也自由,不受朝九晚五的限制,他经常买<观察><时与文>等期刊,看完后就给我,所以我几乎一期不拉地看过中共建政前的<观察>杂志. 深受自由知识分子思想的影响. 更早一点,我也常看<太平洋>月刊,后来因它全文转载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而被查封,看不到了.

三十七年局势变化很大,国民党败局已定,人们各自寻找出路. 上半年老奶奶和十二爹去南京与七爹汇合,小叔留在北京继续在二中读书,下半年小叔也去南京了. 八爹带着大奶奶和全家人去台湾,十四爹和姨奶奶去重庆再转赴台湾. 抗战胜利后在北平团聚的教忠堂人再一次分散了. 小叔一走,我显得更加孤独. 二堂弟本已随八爹到了天津,在候船期间,我们收到他爸爸,我五爹给他的信,叫他留下不走,我及时把信转给堂弟,他接信后又从天津回了北平. 此举改变命运,是福是祸,后文就可看出.

大奶奶离开北平的前夕,教忠堂的人几乎全到她家为他们送行,等于是临别的一次盛会,几位叔叔谈国事家事,谈端村大河南王家的兴衰变迁,不胜感慨. 大家不约而同地预见到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但是谁也没想到,从此音信隔绝竟长达数十年.

Aucun commentaire:

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