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di 30 novembre 2015

法国杂忆 4


在北京的时候 是通过在美国的亲友与在台亲人通信  身在大陆 显然受到诸多限制 无论是寄出的信和收到的信 必然经过邮捡  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我到巴黎后 就可以对在台的亲友畅所欲言了 相隔三十余年后 当我接到七爹 八爹的信时  心情激动得无以复加

他们关注的是1949年以后 教忠堂留在大陆亲人的安全 最关心的是我们的大家长 二爷的情况我写长信向他们报告 边写边时不时地流泪。

自1941年爷爷因脑溢血过世后 教忠堂五位老弟兄 硕果仅存的只有二爷一人了 五弟兄中他享寿最高   到1958年过世 但他的后半生境况最悲惨。

二爷是保定军校二期工兵科毕业  早年是齐燮元的部下 曾和三爷一起在上海与浙江系军阀卢永祥作战  二爷和陈调元是结拜兄弟 北伐后 齐燮元失势 二爷成为陈调元的重要帮手 陈调元先后任山东和安徽省主席 二爷均随他任省兵工局长 抗战开始时 陈调元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 二爷任参议。家眷则留在了北京。抗战胜利后,陈诚在重庆召集老军人开会 意在动员退役退休 二爷军阶并不高 只少将而已 但他第一个起身表示 愿在打败日本后解甲归田 陈诚盛赞"老二哥"高风亮节 所以没等到政府迁回南京便退役,飞回北京与家人团聚。

二爷有一子二女,他的儿子是我的六爹,抗战期间在上海东南医学院读书 毕业后在北京天津等地行医 可是在三十七岁的壮年便因脑溢血过世。大陆政权更迭后 二爷原本享受的国民政府发给的终身俸没有了  一家顿失生活来源 只能靠六娘做些针线维生  二爷的次女 我们的六姑大学毕业后在河北正定师范任教 可以有些余钱贴补  二爷昔日的老友 如何思源 于学忠等人想帮他进入专门养闲人的中央文史馆 据说进入的条件是三个字 文 老 贫  二爷只符合老和贫这两条 因军人出身 难于满足"文"这一要求 所以他们几经努力都没办成 按二爷的资历  在北京东城区政协挂了个政协委员的名字 每月有20元的车马费  晚景凄凉

教忠堂其他人也是自顾不暇 帮不了二爷一家什么忙 每次去探望带些实用的礼品而已。

和我经常通信的还有十三叔和堂姐。 小叔尚在台湾海军服役,刚刚晋升中将 看来前途无量  为避免麻烦 没有直接通信 但彼此情况都很清楚。

dimanche 29 novembre 2015

法国杂忆 3


从1986年3月5日 到同年7月15日 我在巴黎国际大学城(Cité Universitaire Internationale Paris ) 的伊朗楼(Bâtiment Avicenne ) 共住了四个半月 那时每天要乘 RER B线上班,往返各需至少一个半小时  伊朗楼位于大学城的最南端 下火车后要走差不多十分钟才能到家  很不便 7月下半月我便搬到Orsay 租私人房子住了

住这里的时候 我是初来乍到 有许多事值得一记:

我在这里是住第四层 上下电梯时 有时遇到几位华人面孔的女士 他们似乎有意回避我 不讲话 我觉得有点怪  有一次遇到便主动和她们说话 交谈知道 她们都是学声乐的 住在第七层 后来慢慢地熟了 我曾邀其中一位年龄稍长的到我房内 她说曾在意大利学了九年声乐 现在是台湾一所大学的教师  其他几位则是台湾专科学校的教师 以前不愿与我接触 以为能从中国大陆出来必定是共党的亲信分子  我告诉她说 我家族有好多人在台湾军政界任职 毛时代像我这种出身的人是根本不可能来法国的 毛死后 政策有所松动 我也可以出来了

我是三月来的 当时的中共总书记胡耀邦五月访问法国 我写好一封信 述说机电所分房不公 要求总书记主持公道 我带到使馆教育处 请教育参赞代我交给胡耀邦 他不仅拒绝交 连看都不看 我有点冒火了 甩了一句话说 那我就请密特朗总统交好了  后来有同住大学城的留学生到我宿舍找我 劝我不要把问题闹大 我不知是否那位参赞让他来的 按理说应该是 不然他怎么知道我要找密特朗呢  后来我总算听劝 没把信寄给密特朗 直接寄北京中共中央书记处胡耀邦了 这个话题还有的说 容后再叙   现在想起来 当时太天真 以为教育参赞能见到胡耀邦 其实他也无缘接近胡耀邦  想替我交也交不上

1986年春季 巴黎华人学联组织了几次旅游 去过法国中部鲁瓦河谷的几个古城堡 去过诺曼底 的几个景点  都是走马观花 一天去好几处 那时我只有五十五岁 精力尚称旺盛 和年轻学生们一起玩 不觉得过累 那时卢浮宫是星期天免费 我第一次去是复活节 不开门 在那里遇到了几个在北欧留学的中国学生 他们在巴黎停留的时间有限 那天没进去 此行就没机会了 我住的地方和卢浮宫不远 以后可以随时来  第一次去香榭丽舍大街 看到街的南侧有一巨幅画像 是一个穿文革时军装的中年人 手持小红书(毛语录)我觉得怪怪的 去看铁塔时 背后蓝天的白云缓缓移动 看起来好像是铁塔在动 站在Trocadéro 广场台阶上南望 气势之雄伟 真是难以描述

到了四月 大学城大院里的各种果树开花了 真美 是在北京很难见到的美  每天下班回去 直接到食堂就餐 之后 欣赏够了美景才回宿舍

再晚些时候 天热了 周末只要有太阳 就不知哪里来的那么多人 到这里晒太阳 有些女士脱了上衣  只戴乳罩 我初到这里 觉得很不习惯 不敢往女人那边看

samedi 28 novembre 2015

法国杂忆 2


虽然六十年代初业余学过两年法语 八十年代又在北京语言学院学过一学期的法语口语 可是到法国后  语言沟通仍然有许多的困难  能听 但有时表达的不确切  所好 我所接触的法国朋友都能理解 包容。

我刚到不久 中科院沈阳金属所有四五个人组团来法国参观 我所在的那个实验室是重点 实验室主任PHILIBERT 就向他们和我一起介绍这实验室 还请我们在校园内的一个餐厅搓了一顿  金属所的几个人中 有一人在改革开放以后曾在美国待过两年 是金属所的学术委员会主任 也是所里的大拿   能用英语交谈 另有一副所长 根本听不懂PHILIBERT 的介绍   也不说话

PHILIBERT 问我 听了介绍后 愿在哪个领域工作 我选择了以Madame PRIESTER 为组长的晶界组  研究晶界位错  这是个新领域 PHILIBERT 说我做了最好的选择  以后为方便起见 分别称他两人为老P 和 女P, 称FRIEDEL 为老F.

不久又从金属所来了一位姓李的博士生,他随Madame HONTZE 在腐蚀组做论文, 以后称他为小李。他报到后先去 Vichy 学六周法语 之后回来上班

老F 请我和老P 也在校园餐馆吃了一顿  席间他们谈起老P 不久前的中国之行  他说 中国用很次的灰色的纸影印(即盗版)西方的期刊

过了些时候 老P 夫妇开车陪我参观位于Chartres 的教堂 回程顺便看了  Château de MAINTENON  这是我到法国后第一次参观古城堡  印象深刻

vendredi 27 novembre 2015

再转载<生命季刊微言>一篇文章


让丢石头不再成为追求圣洁的拦阻

——谈执行教会纪律的挑战与出路

文/赵约翰 赵恩慈

生命季刊微信“恩言专栏”

有位弟兄告诉我,他服事的教会有好几百会众,遗憾的是,这里面真正敬畏神、爱神

、追求真理的人很少。所以服事这群人相当辛苦。

据他说,大多数弟兄姐妹非常看重音乐的事奉,但独独不爱学习圣经。他们甘于给孩

子买各样的乐器,学唱诗歌,甚至不惜重金给教会添置管风琴;也乐于组织许多应景

的郊游活动。更不用说经常性的聚餐爱筵,大家嘻嘻哈哈,很是开心。但一旦你要跟

他们讲圣经真理,劝勉他们要照真理来生活,不能跟世人一样,他们马上指责你是“

律法主义“。要是再进一步跟他们提到要离开罪恶,他们马上接口说:“你没有爱心

,喜欢论断人”。

像这样的教会并非个例。事实上今天有些教会中,连领袖也不看重过分别为圣的生活

。在重要同工出现婚外情时,牧者的处理往往是尽量的掩盖。他们怕人难堪,怕人离

开教会,怕给教会带来震荡和不安,怕打乱了原本的“和谐”。但他们却一点都不怕

神,不畏惧神恨恶罪恶的公义,神的圣洁心意完全不在他们的考量之中。

教会不同于世界团体

教会和社会(世界)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就是圣洁!圣经说,“那召你们的既是圣

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彼前1:15)

教会正是基督用祂重价的宝血买赎回来的群体,祂期望教会与世界分别为圣,是圣洁

的,荣耀的,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弗5:25-17)。可以单单归属于祂,全然的圣

者。

如果连教会领袖都不看重教会的圣洁,久而久之上行下效,整个教会都会被世界同化

,变得跟俱乐部、同乡会没有什么区别。尽管仍然维持着教会的外貌,但内里已经无

异于社会:随着心中所喜好的去行,追求放纵肉体的情欲。

确保圣洁的机制

既然圣洁是教会的特质,教会就必须常常传讲圣洁的真理,并勉励弟兄姐妹过圣洁的

生活。讲台不能只强调神的慈爱而不强调神恨恶罪恶的公义特点;也不要单单强调信

主得永生,更要传讲“信主”绝对意味着人离弃原来讨自己喜悦的道路,而开始追求

讨主喜悦的圣洁生活。

此外,基于圣经对人罪性的全备认识,教会还必须制定教会纪律,以确保弟兄姐妹整

体认真严肃地对付肢体中的罪恶,好让群体都追求圣洁的生活。

教会纪律的定义

教会纪律是指:当肢体犯罪了(行为不合乎圣徒的体统),却又不肯认罪离开罪时,

教会基于爱,透过实施管教,旨在把人从犯罪的光景中挽回过来,使其脱离罪的辖制

,再次有份于上帝的圣洁性情,重新和教会连结的一连串爱的行动。

圣经明指天父为祂所爱儿女圣洁的益处一定会施行管教(来12:10)。可见,制定教会

纪律,借管教以挽回被罪辖制的肢体,不论人对此有何感受,但实在是上帝爱人的心

意啊!

广义和狭义的教会纪律

广义的教会纪律指采用相对缓和的方式,比如私下的劝诫或公开的指正。而狭义的教

会纪律指的是使用惩戒的方式,比如停止圣餐,停止服事,甚至开除会籍等等,以激

发犯罪的肢体能因受惩戒的痛苦而认罪悔改。

实施教会纪律的严峻挑战

唯有设置并执行教会纪律才能真正起到监督和督促肢体过圣洁的生活。这是极为要紧

的。但实施起来颇不容易,特别牵涉到惩戒时更容易遇到诸多挑战。具体有哪些挑战

?我们又该如何来面对和克服它们呢?

挑战一:教会普遍没有建立合真理的会友制度

不少肢体一听到会友制,马上联想到社会上与利益挂钩的会员制,缴多少钱,享受什

么特殊福利等等。因此他们下结论说:“会友制是世俗的做法”。这是对圣经真理不

清楚所带来的误解。

合乎圣经真理的会友制,指的是地方教会要求基督徒委身到一个特定的地方教会,在

牧者和长老按圣经真理的教导和监督下,学习过讨神喜悦的圣洁生活、彼此相爱和服

事、实践传扬福音的大使命、并在犯罪时接受教会的管教和惩治。

有了会友制才能有效地治理教会,才能监督教会的纯正和圣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



A.教会领袖执行监督的职分必须要有会友制

保罗曾经提到,长老是圣灵所膏立,为要作教会全群的监督(徒20:28)。但我们明白

,人的能力、精力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这个监督的职分,不可能是监督全天下教会

的所有信徒,必须有一定的范围。因此,必须透过建立地方教会的会友制,才得以确

定实施监督职分的范围。

B.信徒操练顺服教会的权柄需要会友制

教会的信徒,被要求顺服那些为他们灵魂守望的牧者和长老(来13:17)。若没有会友

制的约束,弟兄姐妹在教会间到处游走,不隶属于任何地方教会,如何建立教会的次

序?教会又如何要求他们顺服属灵的权柄?教会如何健康成长,完成主所托付的使命



在一间由早期宣教士辛苦创建,后来移交当地同工的教会里,由于没有施行会友制、

也没有建立起规章制度,凡是弟兄都可以参加同工月会,都可以发言,都可以参与决

策。以致后来教会就遭遇极大的困扰。

在教会内部产生矛盾时,时任领袖的弟兄从外面招来几个说是受过洗的基督徒进入同

工会给自己充当打手。等教会主要同工看清这批人根本没生命,是像流氓一类的恶人

时,却无权阻止他们进同工会。他们起哄说:“同工会并没有限定谁不可以参加,凭

什么拒绝我们?”

后来这批人又在会众中捏造谎言攻击同工。让同工们吃尽了苦头,学了不少教训。再

加上有这样的恶质领袖,把教会搞得是元气大伤。令人痛心疾首。

从这我们就看见,如果不施行会友制,教会就没有次序和规矩。任何人到了教会,只

要说他有服事负担,想服事,想带查经作教导,教会要依据什么标准来接受或拒绝?

如果一旦发现了他有异端或错误的教导,教会凭什么来停止他呢?因此,必须建立会

友制度,把属于和不属于该教会的人区分开来,这样才能督促肢体学习教会的规矩,

操练顺服属灵的权柄,才能有次序地管理教会,肢体才能健壮成长。

C.执行教会纪律需要会友制

当拥有诸多属灵恩赐的哥林多教会出现乱伦时,保罗要领袖赶紧的把犯淫乱的人赶出

去(林前5:1-13)。既然是要把这人从教会里往外赶,他肯定原先是隶属于一个特定

的地方教会的,否则,从哪里把他赶出去呢?又让谁来督责他是否因此而悔改呢?可

见,必须先建立会友制,才能有规范的,按真理来执行教会纪律。

D.执行教会审判的权柄必须有会友制

大家熟悉的马太福音十八章十五到十八节的经文,提到了信徒如果不听从教会的劝诫

,教会最终就当运用属灵的权柄,把他当作是不信主的外邦人。而要对不悔改的信徒

施行这样的审判权柄就必须透过会友制的建立,以开除会籍来宣告对他的惩戒。否则

,很难实施此审判权柄。

结论:建立合真理的会友制是必要的

教会纪律的制定和执行脱离不了会友制的建立。每个地方堂会在肢体申请加入成为会

友时,从严把关,一方面要教导他认识教会的目的和使命,委身于教会的意义和义务

,同时要清楚教导教会纪律并获得他的承诺。这样可以避免将来要执行时遇到阻力,

因为遵守纪律将是成为会友的必要条件之一。

走笔至此,有人会说,“我们教会从来没有什么会友制,这么些年来还不是好好的

?”笔者相信,这或出于神在过去已发生的许多难处中有特别的保守,或出于教会并

没有一心追求圣洁,常以掩盖达致表面和谐的缘故。但如今既然从圣经看到神的心意

,唯愿爱主,体贴主心意的领袖同工起身建立会友制及教会纪律,并在必要时执行纪

律,以满足神的美善心意。

挑战二:教会因看重人数而牺牲圣洁的追求

有的教会虽有会友制,但并不符合真理的原则,因为里面并没有教会纪律来约束会友

的行为。究其原因不外乎被害怕所掌控:怕人不高兴,怕人不舒服,怕人听到教会纪

律不愿来教会,怕一执行纪律,聚会人数会下降,奉献因而减少等等。结果就直接导

致了领袖们对教会里的大小罪恶采取宽容不予处理的态度。

今天当教会一味地追求聚会人数(不等于得救人数)的快速增长,往往就会成为教会

纪律执行的最大拦阻。这不论从长期或从短期来看,对教会都是百害而无一益的。快

速增长的很可能是一批批外表像基督徒、但内心里并没有真正重生得救,仍然像没接

受主時那样,随心所欲、放荡无羁的假信徒。

一旦教会里面充斥了这么一帮子假信徒,试想,他们将给教会制造出多少的问题?带

来多少教内教外负面的见证?消耗掉多少教牧同工的牧养心力?滥用多少肢体的精力

和爱心?可怕的是,如果假信徒本身有才干,能言善道,加上热心,后来被推选成了

重要的领袖,他们将会成为教会建立真理根基、追求过圣洁生活的极大拦阻。更可怕

的是,这样的人如果成了名传道,他给教会群体所带来的祸害和摧残就更加难以估量

了。

结论:不能忽略圣洁的追求

单方面追求人数的快速增长而不看重整体对圣洁的追求,长期以往,对教会造成的亏

损真是太大。事实上今天在各地已经有不少教会深受其害,罄竹难书。因此,教会一

定要制定合真理的会友制,设定及执行教会纪律来确保信徒追求过圣洁生活。

挑战三,对圣经真理的错误认知和应用

弟兄姐妹很有爱心不错,但对有关纪律和管教的圣经真理常有错误的认知和应用,因

而直接成为教会执行纪律的挑战和拦阻。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经常被错用的圣经经

文。

误用经文之一: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太7:1)

比如,当我们劝诫正同居的弟兄姐妹,同居是罪,是不讨神喜悦的,再不悔改,教会

就要执行惩戒纪律。这时就会有不明真理的肢体跳出来说,“你们不要论断别人。”

然而这样的解释和应用是错误的,是不合经文原意的。

A.字义解析

在此段经文中用的“论断”这个字,希腊原文的动词原型是  

可作审问、审判、定罪,也可以做“分辨是非对错”来解释。比如根据使徒行传记载

,官府和宗教领袖禁止彼得、约翰奉主名传道时,使徒回答说:“听从你们,不听从

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使4:18-19)这里被翻译成“酌

量”的这个字,它的动词原形正是“论断”的动词原型,在此经文中带有“分辨是非

对错”的意思;再者,就算“论断”这个字作“审判”用,它也隐含有“判断对错”

的意思。可见单单看“论断”这个字的本身,并不能得出负面的含义。

B.上下文解析

任何对经文的理解,都必须把字义限定在其出现的上下文理,才能正确地理解经文的

原意。根据马太福音七章一到五节经文的记载,当耶稣教导说“你们不能论断人,免

得被论断”时,耶稣紧接着说,“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

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7:5)

这节经文出现的“先”“然后”这两个词,表明了论断这个动作必须受到一个先后次

序的规范:“先”去掉自己眼中梁木,才能看得清楚,才能作正确的“论断”。换句

话说,耶稣绝不是反对人论断,而是反对人“失序”的论断,那将会是假冒为善。

比如你指责别人逃税,但自己逃税比谁都厉害;你疾言厉色指责别人包二奶,但自己

却没有一丁点意愿离开淫乱;你指责别人时并没有先去掉自己的梁木,没有先悔改所

犯的相同性质的罪,以致所行的和别人一样,这样一来,你的论断就是假冒为善的论

断。这是耶稣所说的“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的意思。

保罗在罗马书事实上也重复了耶稣的这个教导。“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

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罗2:3)

从上下文的解经原则我们明白到,耶稣教导我们不要论断,乃是警戒我们不要作“假

冒为善的论断”。假冒为善的论断,免不了要受论断(审判)。再进一步讲,假冒为

善论断之错并非在于其“论断”的本身,而在于当事人的“假冒为善”。就像一个自

己在搞婚外情,却义正言辞地抨击别人包二奶有罪,他的错不在于他论断婚外情是错

的,而在于他自己没有“先”停止婚外情的罪。

耶稣命令人作正确合真理的判断

耶稣反对人作假冒为善的判断;祂命令人作正确合真理的判断。我们再看约翰福音七

章耶稣自己的论述,就会更清楚了。

“人若在安息日受割礼,免得违背摩西的律法,我在安息日叫一个人全然好了,你们

就向我生气吗?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总要按公平来断定是非。”(约7:23-24)

这段经文出现的“断定”这个字的动词原型和论断也是相同的。

耶稣在这里命令人“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总要按公平来断定是非。”意思是警戒人

绝不可按表面的现象,片面而肤浅地下判断,甚至故意找人把柄来陷害人。比如法利

赛人控告耶稣在安息日治病,说祂违反摩西的律法,但同时他们自己却允许人在安息

日受割礼,这分明是对耶稣作选择性地定罪,而不是按公平正直来判断祂。正是所谓

“凭外貌”来断定的意思。又比如在文革时期的大字报,不少是借题发挥,蓄意陷害

,故意从外貌上找把柄来定人的罪,而不是按正直公平来定罪。

结论:教会不能失去是非对错的判断准则

既然耶稣命令人总要按公平来断定(论断),那么“不可论断”就不能作“不要判断

任何的是非对错”来解释。此外,从字义和上下文的解经原则我们也无法得出这样的

结论。

令人担忧的是,今天许多人对“不要论断”这节经文有误解,以致信徒视“是非不明

”为无物。一个原本要追求圣洁的教会群体,却教导大家“不要对人、事、物,作是

非对错的判断”,这是多么可怕和危险!一旦失去了是非对错的判断,肢体就无法分

辨神的圣善纯全旨意,以致无法防止异端邪说,当然也更无法去执行教会纪律,无法

督促肢体过分别为圣的生活了。

教会一旦误解和错用这段经文就注定会失去圣洁的见证,这对教会的伤害是无法想像

的。于此同时,对那些真心想寻求过圣洁生活的肢体来说,处在这样是非不明、真理

不彰的教会里,真是苦不堪言。特别当教会领袖要站立场来处理犯罪肢体时,不明真

理的人会义正言辞地引用这节经文说:“不要论断。”这往往成为执行教会纪律的拦

阻。因此,教会领袖有责任按正意分解真道(提后2:15),帮助肢体领受真理,除去

因误解真理而带来的拦阻。

其实,领袖在执行教会纪律时,只要自己省察,确定没有假冒为善的恶,没有故意找

把柄陷害人的动机,也没有以偏概全地作片面的判断;所有对事实的定罪标准都按照

圣经真理的原则,是正直而公正的,那就可以存无愧的良心来执行纪律,满足神对教

会圣洁的心意。

误用经文之二:

“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我也不定你的罪。”(约

8:7,11)

当教会站立场要处理犯罪肢体时,“丢石头”这段经文往往成为执行纪律最大的拦阻

。反对的人一定振振有词的引用上述的经文予以责难:“连耶稣都没有定那行淫妇人

的罪,我们当中谁大过耶稣,有资格定别人的罪?这不,耶稣都说了,谁是没有罪的

,谁可以丢第一块石头。你敢说自己是没有罪的吗?你要敢定别人的罪,敢丢第一块

石头,你就是自以为义,跟法利赛人一个样。”

但这样的责难完全违背了经文的原意。

A.厘清定罪的含义

首先我们要明白现代信徒在理解“定罪”这个词时,往往牵涉到两层不同的含义:

第一层含义:对某种行为予以有罪的判定。比如单身的肢体同居,根据圣经所定的圣

洁标准,我们判定他们未婚同居的行为是得罪神的。

第二层含义:对已经判定有罪的行为予以刑罚的裁定。比如判定了未婚同居是罪,接

下来教会就根据这罪来实施纪律性的惩戒,像是立即停止服事和圣餐,目的无外乎是

督促他们悔改。可如果当事人不信主,教会就根本无法予以刑罚的裁定,因外邦人是

不受真理约束的。这时教会对他们的定罪,也只能停在“判断这样的行为是不合真理

”的范围。

根据这样的理解,回头来看当耶稣对行淫被抓的妇人说“我也不定你的罪”时,我们

必须先回答,这是指耶稣对她的淫行没有作有罪的定论呢?还是没有对其淫行加诸她

所当得的刑罚?让我们从原文的字义和经文的上下文来检验并得出正确的答案。

B.原文字义解析

耶稣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

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8:10-11)

这段经文中用的“定罪”这个字,原文的动词原型是

通常翻译为:宣判罪的刑罚。就像法官判定一个嫌疑犯有罪之后,根据他的罪行来判

决他的刑罚。让我们进一步查看出现“定罪”这个字的经文,就会更加清楚。

“当审判的时候,尼尼微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太12:41)这里的定罪是指尼尼微

将要起来宣判这个罪恶的世代所当得的刑罚。

“卖耶稣的犹大看见耶稣已经定了罪,就后悔。“(太27:1-4)这里的定罪说的是犹

大看见耶稣已经被宣判死刑了,他就后悔。

“又判定所多玛、蛾摩拉,将二城倾覆,焚烧成灰,作为后世不敬虔人的鉴戒。”(

彼后2:6)这里的判定(定罪),是指判定了所多玛、蛾摩拉的刑罚。

上述三段经文所用的“定罪”的原型动词,都作“判定罪的刑罚”解释。

根据先前提到现代信徒对定罪的两层含义的理解,以及原文的字义考察,我们明白了

约翰福音八章这里耶稣所用的“定罪”这个字义,并不是指“对某种行为予以有罪或

无罪的判定”,而是指对已经判定有罪的行为予以刑罚。换句话说,耶稣说的“我也

不定你的罪。”不能解释为:“耶稣没有对行淫的妇人作有罪的判断”;而应当把这

节经文正解为:“耶稣没有把行淫妇人所当得的死刑加给她。”(根据摩西律法,行

淫的罪是必须拿石头打死的。)

B.上下文解析

在约翰福音八章三节到十一节的经文里,文士和法利赛人对耶稣说:“摩西在律法上

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耶稣回答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

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从耶稣的回话我们可以推论,耶稣既允许文士和法利赛人拿石头打妇人,表明耶稣完

全认同群众对行淫妇人“用石头打死”的刑罚裁定,不过,祂对死刑执行者的资格作

了条件的限定:谁是没有罪的,谁可以先执行这个丢石头的刑罚。

很多信徒把所谓的“谁是没有罪的”理解为是“从来没有罪恶过犯的完人。”但从圣

经历史和文化背景来看,我们不应该、也不可以做这样的解释。因为在摩西律法里,

从没有要求执行刑罚的人必须是不曾有罪恶过犯的完人。如果有这样的设限,那就没

有任何人可以执行摩西律法的刑罚了,因世上本没有完人。

关于这句话的正确解释,从书卷上下文的解经原则可以找到合理的答案。

在先前约翰福音七章十九节,耶稣曾对想要杀祂的犹太人说:“摩西岂不是传律法给

你们吗?你们却没有一个人守律法。为什么想要杀我呢?”

根据耶稣以上所说的这句话,我们应该把对约翰福音八章七节“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

的”的解释,合理地规范在“你们当中谁是没有触犯过摩西律法的”的范围里。

当耶稣提出执行石刑的这个限定条件后,这群人一个个的,从老到少(这里的“少”

是指比较年轻的成年人,不是小孩。)都出去了。所有人的离去,正表明了他们当中

没有一个是守摩西律法的,按律法也都是该死的,跟行淫的妇人一样。此后,耶稣转

过头来对妇人说:“我也不定你的罪。”

耶稣之所以没有把石刑加诸于妇人,一来因为当时犹太人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并没

有执行死刑权,身为人子的耶稣,不愿触犯罗马法律,落入仇敌的把柄和陷阱里;二

来因为耶稣道成肉身的目的原不在于审判和刑罚人的罪恶过犯,而是要完成救恩,救

人脱离罪的辖制捆绑,使罪人可以藉祂得以免除地狱的公义刑罚!(约3:17)

至此我们明白了,“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从没有罪恶过犯

的完人”,而是指当时在场没有触犯过摩西律法的人。而“我也不定你的罪”,是指

耶稣免除了妇人根据摩西律法所当得的石刑。最后,耶稣对妇人说“去吧,从此不要

再犯罪了!”这句话表明了耶稣对犯罪妇人的最深期盼。

今天耶稣同样也把这免除罪刑的恩典赐给了凡接受祂的人。在天上的法庭,我们原都

被判定该承受地狱之永火!但耶稣来了,为我们受死了,我们因此被免除了所当受的

公义刑罚。我们也理当像那妇人一样,满足基督的期望:“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结论:按正意来看待教会纪律

今天教会肢体对这段经文有误解,以致是非不明,并据此来责难教会纪律的执行:“

你自己都是罪人,有什么资格丢第一块石头呢?”

当人按正意来解释这段行淫妇人的经文,就会明白执行教会纪律完全没有违背耶稣在

这段经文里的教导。因为:

第一,经文中提到的石刑是旧约时代犹太社会的司法制度,是他们根据摩西律法合法

执行“死刑”的方式。而现今所谓的教会纪律,既不是在执行国家制定的司法刑罚(

事实上教会根本没有被赋予这样的司法执行权),也不是按摩西严酷的律法来行刑。

教会纪律最重的惩戒也就是开除会籍,赶出教会,切断与肢体间的团契。这是教会站

在基督救赎恩典的根基上,对犯罪肢体所进行的爱的管教,纯粹属于家法,为的是挽

回,使肢体悔改而有份于神的圣洁。

今天许多人拿教会内部纪律的执行(家法)跟行淫妇人属摩西律法的石刑(司法)作

等同的类比,其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错误(这正像拿打孩子屁股跟处死犯人作等同类

比一样错误)。这是來自望文生义,没有按正意来解经和应用而产生的可怕偏差。其

结果直接导致了教会中真理不彰:犯罪的当事人被包容,主張洁净罪恶的人反倒被指

责,使教会在追求圣洁上遭受极大亏损。求圣灵带领教会领袖同工能按正义分解真道

,让丢石头不再成为教会追求圣洁的拦阻。

第二,经文中,耶稣对行淫的妇人最深的期望就是“从此不要再犯罪了!”而今天教

会执行纪律的目的,正是为了满足基督对教会“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的殷切期望。

从始至终并没有与耶稣的救赎恩典唱反调。

第三,这段经文没有说执行刑罚的人必须是“从没有罪恶过犯的完人”。耶稣反对的

是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假冒为善:自己不守摩西律法,不悔改,却还自以为义地要治死

触犯摩西律法的人。他们是双重标准,并没有按正直来定罪。这跟耶稣向来责备他们

的话是一致的:“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总要按公平来断定是非。”“你这假冒为善

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同理,执行教会纪律的人,不必是完美没有过犯的。除了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这世

上哪有完美之人呢?每个信徒都还在成圣的过程中;但这完全不妨碍教会纪律的定罪

和执行。只要教会领袖是明辨是非,按事实来定罪,没有假冒为善和心存邪恶陷害人

的罪,就可以执行合乎真理的惩戒,以管教来挽回犯罪的肢体。

误用经文之三:

“爱能遮掩许多的罪。” (彼前4:8b)

很多人还会引用“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前4:8)来

反对教会纪律的执行。他们认为凡是揭发和处理肢体的犯罪就是没爱心。但这又是错

误的应用。

经文解析

仔細推敲经文的含义,我们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罪之所以能被遮掩,那是“彼此切

实相爱”的结果,并非“忽视或不处理罪”的结果。

爱和恨是对立的。人心中的恨,会挑起、搅动和激发彼此的矛盾斗争,就算一点小过

错,也会因为恨而被扩大。而爱呢?却恰恰好相反。它会使一切争斗、嫉妒、斗殴等

罪停止。罪没有了滋生的空间,罪的踪影也就消失不见了。这样一来,罪完全被“遮

掩”了。这正是箴言10:12说的“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的意思。

既然爱的最终目的是让罪恶停止,因此“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就绝不能作“忽视罪,

宽容罪。把罪扫到地毯下,不去揭露和处理”来解释。正如非典流行期间,我们的最

终目的是要让非典停止,就绝不允许或放任各地谎报及掩盖疫情散布的真相,因一味

的掩盖真相不去处理只能使灾情更加严峻。

凡认定揭发不悔改的人的罪恶就是没有爱心的,实在误解了真爱的定义。因为“爱是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林前13:6)神曾经对以西结说,“倘若你警戒义人,

使他不犯罪,他就不犯罪;他因受警戒就必存活,你也救自己脱离了罪。”(结

3:21)可见,藉着揭发不肯悔改的人的罪恶来警戒他,好让他能够离开罪,正是神的

心意,才是真爱对方的表现。而忽视罪、掩盖罪、隐藏罪,恰恰违反了圣经所规范的

真爱。话说回来,并非每样罪都需要宣告于众,这需要上帝赐的智慧来分辨。

结论:教会纪律正是出于爱

对照了圣经其它的经文,我们明白“爱能遮掩一切过错”的正解应当是:真爱使罪没

有地方滋长,使罪恶过犯止息。换句话说,哪里有恨,哪里就看得到罪。哪里有爱,

哪里就看不见罪的滋生;罪在爱里面真正地被遮掩了。而合乎神心意的教会纪律是消

除罪恶的必要手段,正是真爱的表现。

挑战四:对执行纪律的进程步骤缺乏分辨

很多人以为执行教会纪律就一定要走马太福音18章的程序,事实并非如此,还需要小

心分辨。

比如保罗命令哥林多教会把和继母行淫的人赶出去(林前5:13)。他就没有让教会应

用马太18章的缓慢步骤,而是呼吁教会直接地、赶紧地把这样的人赶出去。为什么?

因为这已是一个众所皆知的罪,不需要再花时间详细调查了。再说这可不是局限在两

个基督徒之间的矛盾和得罪,它的影响面广,在教会中已经发酵,以致信徒都对罪变

得麻木不仁了。鉴于维护教会圣洁见证的紧迫性,保罗要教会直接迅速地介入和刻不

容缓地处理。

可见马太福音18章的劝诫步骤,并不是针对所有的情况的。假如今天教会里发现有东

方闪电的人渗透进来,只要证据确凿,就要直接迅速果决地把这样的人赶出教会,以

保护肢体的安全,避免危害。

还有,像保罗在加拉太书提到他当面责备彼得(加2:11-14)。他也完全没有按马太福

音18章的劝诫步骤,先私底下这样那样谈,他可是当下就公开地责备彼得。这是因此

事牵涉到彼得这样重要的教会领袖在真理上的妥协,将给教会带来的广大负面影响,

因而保罗必须当下立即公开纠正。

还有一种情况,像是牵涉到任何触犯社会法律的罪行,比方杀人、欺诈、强奸等刑事

案件,还有预防重大危害时,教会也不能按照马太福音18章的步骤来缓慢进行,必须

直接报警。教会并没有被国家赋予执行刑罚的司法权,因此,牵涉到刑事或无法解决

的侵害、违宪等,都应该合法地通过法庭诉讼和报警来解决。圣经教导我们,世俗法

庭的权柄也是神所设立,用来抑制犯罪的(罗马书13:1-4)。

一说到告上法庭,有些基督徒会反对。他们引用的经文是,“你们中间有彼此相争的

事,怎敢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不在圣徒面前求审呢?“(林前6:1-7)但所谓的不能

到不义的人面前求审,应该限定事件发生的当事人双方都是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

而且没有牵涉到刑事性质的情况。

从以上所列的几处经文可以得知,在执行纪律时要根据案例,分辨和评估是否按照马

太福音的步骤,不能太僵化。求神赐下智慧来作分辨。

结语:

教会纪律的制定和执行是为确保教会追求圣洁必要的机制,虽在执行时会面对诸多严

峻挑战,但只要存着顺服真理的心,谦卑依靠圣灵所赐的恩典和力量,在平时殷勤教

导,把常被错误引用的经文按正意分解和应用,主必扶持我们,直到我们见主面的日

子。

在主里面的劳苦绝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

赵约翰牧师、赵恩慈师母来自台湾,夫妇二人曾牧会18年,现在同心在“恩言辅导”

事奉。恩言辅导旨在协助教会引导信徒将信仰和生活相结合,并协助牧者培训神国度

里的辅导人才。所提供的课程包括:真理应用辅导培训课程、盟约之爱夫妻课程,婚

姻生活讲座等。欢迎浏览网页www.guidingword.org

法国杂忆 1


从1986年3月5日踏上法兰西领土 到今天快三十年了 占了我经历的生命旅程中的三分之一强

我的怀旧情怀 乡土观念都很强 有时和小叔 堂姐或堂弟在电话中谈起在故乡时的情景 宛如昨日 我们谈 在白洋淀边学游泳 狗刨 扎猛子 暑假里 随着几位叔叔划船到大淀里采菱角 钓鱼 冬天堆雪人,国庆节看叔叔们扎双十字形的彩灯  过年放鞭炮 看花炮盒子 看踩高跷 听背歌 看河北梆子 等等 日子过的多姿多彩 无忧无虑 到北京后 逛护国寺庙会 看拉洋片 喝豆汁儿  买长串的山里红 每念及此 思乡之情不能自己

记得刚到北京 约十来岁的时候 有一天我忽然说 将来长大后 到英国美国留学  爸爸看了我一眼冷冷地说: 如果是一头牛 被牵着走遍全世界 回来后还是一头牛 现在回味起来 这话的意涵很深  十八岁的时候 中共取得了大陆政权  毛采用闭关锁国政策 像我这样出身的人 要出国 真的是连门都没有 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

刚进城的中共干部文化层次都不高 谈起斯大林来简直就把他看成是神一样 有人很肯定地对我说: 斯大林至少能活一百五十岁 他的意思是说,我们有幸能有这样的英明领袖  我算了算 我恐怕耗不过他 因为那时我二十岁了 斯大林是七十岁 比我大五十岁,如果他到一百五才死 我就一百了 一般平民百姓哪有活那么长的 看来今生没指望了  那时候没有人敢提毛  既然斯大林能活一百五 毛绝不能更少 且活着呢!

谁也没想到 1953年3月5日 斯大林翘辫子了 此时 原来说他活一百五的人也不吭气儿了 这时我也明白了 他们也是人  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的道行 既然斯大林可以死 别人也就不例外 也有死这一说  那就耗吧

果然 毛死后没多久 国门被打开了 因缘际会 我到了法国 原想干几年回去 孝敬妈妈 全家共享天伦之乐  又没想到 一些事情使我不得不留了下来  于是就有了这在法国三十年的经历  以后还能经历多久呢? 不知道! 走一步说一步   摸着石头过河吧!


jeudi 26 novembre 2015

转载<生命季刊>上的一篇文章


教会丑闻带来的反思



文/赵约翰 赵恩慈

《生命季刊》第74期



2012年,美国第14大教会,拥有四万会众的浸信会牧师Jack Schaap(54岁,两个孩

子的父亲)被揭发与一个向他寻求辅导的16岁女孩多次发生性关系,因此被判刑12年

,现正服刑中。[1] 更值得关注的是他的岳父JackHyles牧师 (多年前也是这间教会的

牧师) 与教会的助理通奸长达20年后,被该助理的丈夫在教会执事会上公开揭发此事

。Dr. Bob L Sumner(Biblical Evangelist的主编,资深牧师)曾于1989年公开揭露

Hyles的性丑闻、滥用教会钱财和教导错误教义等罪行。[2] 尽管铁证如山,但当时教

会为他掩盖,直到2001年他去世都没有处理。



2012年7月25日,新加坡康希牧师与城市丰收教会其他5名高级成员一同出庭,他们

被指控涉嫌挪用教会约5060万美元

康希师母打造其音乐事工。康希牧师当天就发布了一份声明,称会坚决捍卫自己清白

。到了2014年5月,新加坡法庭宣判,表明罪名成立。该案继续审理中。[3]



2013年,美国的培基文教基金会,以“真善美”讲座闻名于世,专门教导品格的负责

人高维理牧师(Bill Gothard)被一位名为Tony的弟兄揭发,说他从80年代开始,对

至少34位姐妹有不同程度的性骚扰。[4] 2014年2月,高牧师辞去了他的职位。



2014年2月20日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刑事法庭判决,赵镛基牧师因涉嫌渎职及贪污而被

判处3年有期徒刑,缓期5年执行,其子赵熙俊被判有期徒刑3年,当庭羁押。赵镛基

父子将个人财产损失转嫁与教会,致使教会损失131亿韩元(约1400万美元,7358万

元人民币)。之后披露的消息是:他们这一家人不法所得资金达到5亿美元(30亿人

民币)。[5]



这一连串的教会丑闻接二连三地涌进人们的视线,冲撞着教会,让许多信徒一时哗然

,觉得难以接受。不少人认为揭发弊端的人破坏了教会合一的见证,损害了神国度的

工作,因此对他们攻击、谩骂和污蔑,甚至说他们是魔鬼的工具。也有的人认为,犯

罪就是犯罪,清除了罪恶才能带来圣洁和真正的复兴,才能与神合一,没有圣洁,即

使教会人数再多,机构事工作得再大,又有什么见证可言!



这些人在品格上的罪恶,直接造成了对受害者身心灵的伤害;更可怕的是这些人在真

理上的偏差所带来的错误影响和危害,就更加难以想象了,甚至可能将不少人引向地

狱。从这些发生在眼前的案例,相信神给了我们很多反思:类似的事若发生在中国教

会又会如何呢?



笔者已知的案例包括:传道人侵占教会公款;办青少年营的某牧者对青少年性骚扰;

某地长老的儿子性侵教会的年轻姐妹。不知道还有多少丑陋的罪恶仍然暗藏在教会中

,仍然在污染、在侵害着基督的身体。这是我们在这里所要探讨的:教会丑闻产生的

原因和令人忧心的现象,以及它给我们的深刻反思。



一.教会丑闻产生的原因



1. 对试探的真实存在缺乏儆醒



主耶稣教导我们的祷告中说:“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这表明试探

是真实存在、时时存在的。社会上屡屡有“大老虎”和贪官跌在金钱、女人和权力上

,难道在教会里面就完全免疫了?教会里不是一样有钱、有女性、有权力吗?而且弟

兄姐妹比社会上的人更容易给与领袖以信任,因而也更容易让牧者领袖在金钱和女色

上软弱跌倒,犯罪并得逞。



如果牧者领袖遇见试探时没有立即儆醒,会一步步落入试探。有人正确地指出:“我

们当然可以永远信赖上帝,但是我们不能永远信赖所有信赖上帝的人。圣经里属于神

的伟人仍然会在淫乱上、惧怕上跌倒,我们千万不要把自己放进试探生发的地方。”

言下之意,我们既然不比那些信心的伟人站立得更稳,就应该时刻儆醒祷告,“不叫

我们遇见试探。”



2.领袖因事工大而变得至高无上



大卫的跌倒在于国家渐渐强大,而他是那位万人之上的“王”。



在赵镛基牧师案例里,虽然有经办长老提交了一千多页的评估报告表明不赞成,可是

赵仍然签署同意用教会的钱去投资儿子亏损的公司,并且得逞。这显露出要么是教会

在财务行政上有大漏洞,要么是多年来教会对于赵镛基牧师的所作所为是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的。因为赵牧师的事工实在作得很大,会众达到上百万人,他的贡献太大,

因而被赋予的权力也很大。



其实高维理牧师早在1980年前就被Tony告发。当时的董事会立即把他解职了。但过

了一阵子高牧师重组董事会,并在新的董事会下复职。这表明在培基文教基金会里,

没有任何人可以监督高维理牧师的所作所为。



Jack Hyles与助理有染长达20年,尽管陆陆续续有其他浸信会牧师和手下的同工流泪

苦劝他,也有三分之一的执事辞职以示抗议,但由于他牧养了10年的教会已经高达两

万多人,是当时西方世界最大的教会之一,他俨然已经成了浸信会基要福音派的明星

牧师。事工做得这么大,就没人敢直接挑战他。正像大卫王,他可以叫人把拔示巴接

到宫中跟她发生关系,自始至终,国家上下没有人敢讲话;他又让军队的元帅配合谋

杀拔示巴的丈夫乌利亚,也没有任何人敢吭一声气。直到神兴起了先知拿单。



换言之,不幸的现实是:当一个人事工做到很大,他要做什么,谁敢说“不”?

也许有人会说,大多数的华人教会才不到一百人,事工不大,所以应该没有问题。其

实不然。试探一样存在,弟兄姐妹一样给予领袖信任,魔鬼撒但仍然像吼叫的狮子遍

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教会的圣洁一样会遭到玷污。



所有落网贪官的第一笔受贿金额都不大;很多的婚外情一开始不过是一起单独聊了一

会儿天;烧遍群山的野火都是从一点点火花开始的。儆醒要从一点一滴的痕迹开始,

从事工尚未发展开始。当然,当事工做大的时候,岂不就更要儆醒了吗?



二.教会丑闻背后令人忧心的现象



1.利益共同体为犯罪者撑起了保护伞



当事工做到很大,自然就会有相关的群体为犯罪领袖撑起保护伞。比方,与犯罪领袖

直接相关的利益共同体,他们的利益和犯罪的领袖是绑在一起的;领袖一垮,他们很

多的利益也要跟着受损了,包括事工发展、面子和实际的经济利益等。因此,为了维

护利益,他们压根不愿意去面对领袖犯罪的事实。甚至会用“瑕不掩瑜”的说法和理

由来掩饰。他们心想,这位领袖过去做出了重大贡献,即使发现有一些作风问题,也

应该淡化问题(罪恶),包容他,不好苛责。



还有,这位领袖一路以来所服事和提拔的人,或基于个人感情因素,或基于感恩回报

的心,不忍心来指责领袖的犯罪,甚至会罔顾事实地为他辩护。对中国人而言,还有

一个很要不得的“自己人”的观念。如果是不认识的领袖或同工犯罪,他会很义正言

辞地严肃对待。但碰到了“自己人”,自己所熟识、有交情的人,他很可能就会出现

两套不同对待的标准。但两套砝码是神所不喜悦的。



这些保护伞的撑起,让犯了罪的领袖找到了藏身之地,寻得了避难所,让他完全不用

面对自己犯罪的后果,也间接地鼓励他继续犯罪。



浸信会的JackHyles牧师与助理有染,在铁证如山的的情况下,因着教会领袖为他撑

起了保护伞,到死都没有被处理。但我们深信,Jack Hyles虽然在那个时代躲过了罪

责,但未来站在审判台前交账时,一定无可推诿!



高维理牧师对年轻姐妹的性骚扰案例,若没有保护伞,早在1980年就该下台闭门思过

了。那也就不会有后来这么多的姐妹相继受害了。这些为犯罪的明星牧师撑起保护伞

的人,难道不是在这些后来发生的罪恶中有份吗?



保护伞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教会和个人对罪恶没有儆醒和厌恶。特别犯罪的人是

“自己人”的时候,他们愿意讨自己和人的喜欢,而置神的心意和圣洁于无顾。这暴

露出来他们的行事为人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



卡莱尔(ThomasCarlyle)说的一句话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人必须看见圣洁无限的

美,罪恶无限的可怕。如果我们不正视罪恶,我们就在危险的境地。”[6]



2.不愿意执行教会纪律



一个看重事工做大的教会和机构,对执行圣洁的管教纪律向来手软。问题是,没有教

会纪律,如何能够挽回执意犯罪的人?我们千万不能奢望犯了罪的人都会像大卫一样

,一旦被揭发,就会立刻承认并悔改。



你看赵镛基牧师曾两度、三度、四度被长老指控,但他们一家人保持沉默。康希牧师

被控诉时第一时间就出来否认。Jack Hyles牧师拒绝接见那些企图规劝他回头的同工

们;他在台上台下最常说的话就是:“如果你没有亲眼看见,就表示那事没有发生过

。”[7]



不要以为教会丑闻单单只是跌倒的明星牧师所带来的,事实上在这位明星牧师周遭的

领袖及个人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如果他们的真理立场明确,像先知拿单所做的那样

劝诫他们;在劝诫无效之后,愿意讨神的喜悦,效法保罗,坚定地执行教会纪律(林

前5:1-6:8),这样一来,犯罪跌倒的明星牧师在一开始出差错时就得以被制止,教会

丑闻就不至于爆发到让仇敌借机大大亵渎的地步了。今天教会不断传出丑闻,和教会

长久以来轻看教会纪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圣经教导我们,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揭发罪恶,处理罪恶,正是挽回犯罪

领袖的必要的途径,这是真正爱教会、爱人的灵魂的表现。



3.大多数的人选择保存沉默



沉默,比犯罪本身更可怕。



William Lobdell在“洛杉矶日报”专门报道天主教神父多年来对幼童的性犯罪,这已

经让他感到很痛苦了;但更让他受打击和寒心的是:其他天主教神父的掩盖和包庇。

后来他又去调查Trinity Broadcasting Network(三一广播电视网),他发现了其中荒

谬的奢侈,权力的滥用,占那些真正信徒的便宜等等弊病。“整个TBN圈子里的人都

知道那些领袖在干什么,但是他们都保持沉默。我曾经请了好几位上过TBN节目的名

牧,让他们对成功神学,班辛尼的‘信心医治’或者领袖奢华的生活方式发表一些评

论,但他们都拒绝。他们可能跟天主教的神父一样,都不愿意冒可能会失去他们所拥

有的危险。” [8]



Lobdell的这些感受,相信正是许多关心教会圣洁公义的信徒的心声。看见教会和机构

不站立场、容忍罪恶,事实上这些比领袖犯罪的本身更打击他们的信心。

该发声的不发声,该作为的不作为,归根结底,人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了。特别那些有

一定名望的人,他们害怕自己要是站了立场,会触怒支持犯罪领袖的群体。他们害怕

揭发罪恶会受到别人误解和攻击,会把自己一身漂亮干净的羽毛弄脏。因此,宁愿采

取置身事外的沉默态度。他们在看到羊群被撕咬的时候,选择绕过去,过自己平静安

稳的日子。



此外,也有受害人沉默。是因顾念自己和家人颜面的缘故,不愿勇敢地站出来揭发罪

恶。先前提过有所谓的传道人,在每年的青少年夏令营里性侵孩子,已经使几十个孩

子受到侵害,但没有人管,没有人出声。据说他曾在一间教会中认罪,但换了一个地

方后因为没有人知道他的背景,他仍然可以继续犯罪。具有律师背景的人提醒说:“

唯有这些受害人的家长可以告他,其他人完全无法办他。”但家长们常常为了顾及自

己和孩子的脸面,采取沉默,息事宁人,结果这事就不了了之。这些家长们有没有为

其他孩子想一想:因着他们不出来积极的揭发,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孩子受害?



有的人会说,“上帝自己会把事情全曝光,不需要我说什么,作什么。”殊不知上帝

已经呼唤人尽上自己的本分和责任。圣经说:“那暗昧无益的事不要与人同行,倒要

责备行这事的人。”(弗5:11)可见,发声责备罪恶,实在是上帝的吩付。在犯罪的

事实面前,教会领袖和个人不该沉默。相信这也是杜绝许多罪恶的不二途径。



也有人说,家丑不可外扬,应当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些观念是中国文化的处事哲

学。但它们是否合乎圣经呢?如果基督徒都应该掩盖罪恶,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以

免给不信主的人笑话,影响到传福音和作见证,那为什么圣经里记载了亚伯拉罕、大

卫、所罗门等人的丑闻呢?



再者,教会有作光作盐的神圣使命。教会在违反神价值观的事上沉默,不站立场,就

失去了作光的见证。教会在离开恶上犹豫,不追求圣洁,就失去了作盐防腐的功能。

如此一来,教会就与在黑暗中的社会无异。她的灯台已经被挪开。



事实上耶稣基督对教会——祂的新妇——唯一的要求就是圣洁;祂殷切地期望教会保

守自己的贞洁,直到羔羊迎娶的那一天。基督从没有要教会或个人掩盖犯罪的事实;

不要忘记,耶稣基督在世上时,率先洁净了圣殿,不止一次。



4.教会追求表面的成功



这几年,最受教会领袖欢迎的题目往往是教会增长。教会增长成了王道。哪个传道人

能够让决志人数快速增多,有什么方法能够让人拥进教会,那就是被众人推崇的。这

种谬误不但扭曲了教会的正常发展,害了教会,殊不知,无形中也可能害了传道人。

为了让决志的人多,传道人开始在福音信息里灌水,专讲吸引人的道理。哪怕是掺杂

了哲学,儒家,世俗心理学,以人为中心的道理等,只要人喜欢听就得,只要人多就

行。至于是不是合真理,那就不在考量范围了。

北美有间超大的Mega教会,两万多人,事工不可谓不大。但因为顾及教会里有相当

一批支持同性恋的弟兄姐妹,教会怕一旦表达了对同性恋的圣经立场,很可能会失去

这群人的支持,特别是经济上的支持。于是,为了保住人数和奉献,他们在同性恋的

议题上采取了沉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事工大,人数多,无形中已经成了他们的偶

像,主宰着他们所做的决定。



这样看来,教会逐渐失去见证来自于:一切为了讨好人、一切为了拼人数、一切为了

拼奉献,一切为了拼教堂的高大华丽。谁奉献得多,谁就被尊崇;谁能够给教会带进

人,即使犯了罪也会被掩盖。



圣经说:“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彼前1:15)

又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祂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

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在这个崇尚成功发达、耳朵发痒、不听真道的世

代,让我们再次被提醒,教会整体和个人的追求圣洁,对主的话语忠心,这才是上帝

所定义的“成功”!



5.教会轻看纯正教义



前列这些发生丑闻的明星领袖,他们的跌倒和他们远离纯正教义是直接相关的,是不

能切割开来的。而教会对明星牧师的偏差教导,往往带着宽容、甚至接纳的态度,这

是更令人忧心的。



一篇“彻底弃绝贪婪的风气,因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的文章里面有个弟兄的见

证,提到了新加坡康希的信息传入教会后,教会变质。他指出,当康希牧师的信息传

入他的教会后,教会有了改变。讲台信息开始偏向成功理论。衣着上,青少年女生开

始化浓妆和穿超级短裤上教会。青少年活动世俗化到以举办服装秀、跳街舞,聚会完

相约去唱KTV等吃喝玩乐为主。据说有别的教会接受康希的讯息后,师母开始穿“迷

你裙”聚会,牧者开始把头发染成各种标新立异的颜色。康希牧师之所以能带动教会

转向世俗化,正反映了教会本身对因信称义、舍己、追求成圣、靠神的恩典胜过罪、

荣耀神、讨主喜悦等纯正教义的轻看和厌烦。



这位弟兄后来离开了教会,他说:“当时我正在犯罪,但并没有先知指出我的罪来,

也没有人叫我悔改。我活在罪恶当中很久一段时间,没有人教导我要离开罪恶,因为

教会里听不到悔改的信息。现在我明白了唯有纯正的福音能救人的灵魂,我真正明白

要离弃罪、恨恶罪,神借真理教导开启了我的眼睛,我才重新正视自己罪的问题。感

谢神,借着真理的教导,神改变了我。现在的我不再被罪捆绑。我现在愿意为神传讲

纯正的福音,因为我已经真正的明白,‘唯有纯正的福音能救人的灵魂。’”[9]



一个人的果子和生命是分不开的;一个人的生命与他的神学立场也是分不开的。仔细

察看这些犯罪跌倒的领袖,他们的神学立场很多都是倾向“成功福音”的。



成功福音(Prosperity-Gospel)起源于20世纪后半叶的灵恩运动,他们最常引用的口号

就是:“宣告就拥有”(Confess and Possess),强调信心宣告会带来财富尊贵和神

迹医治。传讲成功福音的教会增长特别快速。谁不想在今生今世成功发达、无灾无病

、心想事成?跌倒犯罪的赵镛基牧师、康希牧师等,都是成功福音的拥护者和传播者





但纯正的福音信仰核心乃在于:借着耶稣基督十字架的代赎,人类灵魂可获永远的拯

救,脱离罪的捆绑和公义的地狱之火,并开始有能力追求爱神爱人。这并不保证今世

的生活一定过得顺利,也没有应许疾病一定获得医治。保罗和提摩太身体都有病,传

道的生活都离不开穷乏艰难。我们固然相信主在某些特别情况下会医治人,帮助人脱

离生活的困顿,但这并不是必然的。圣经真理使我们得知,要等到主再来,赐我们全

新的复活身体,那时,身体完全脱离灾病的愿望就必实现。但在这之前,我们要忍耐

等候,要追求圣洁。



当赵镛基牧师在东方传讲“成功福音”(特别强调祝福与繁荣,如三重祝福与五重祝

福),使教会人数上达百万人之际;无独有偶,Jack Hyles的教会在1969年成为西方

世界最大的教会。他又是怎样让人涌进教会的呢?原来他在神学上提出了离真理甚远

的“决志救恩”(decision salvation)。他教导说,你只要口里承认,表明你选择了

信耶稣,你就得救了。



保罗华许牧师曾经讲过一个例子,非常准确地表达了决志救恩的核心理念。他说在自

己家乡有一个坏事干尽的恶棍,教会牧师在此人的追思礼拜上,当着大多数不信主的

人,包括那些还在黑社会里为非作歹的恶棍朋友面前说:“我见证这个人他曾在9岁

时作过决志的祷告,他现在已经去到了天堂。”听了牧师这一讲,那些黑道上的恶棍

更加心安理得地去胡作非为了,反正曾经决过志就Ok,就可以上天堂了。[10]



决志救恩,不仅是公式化,更是把福音廉价化。它把称义和成圣割裂,认为不委身给

基督追求过一个讨神喜悦生活的人照样是得救的。但主耶稣基督明明说得很清楚:“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

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

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

人,离开我去吧!’”(马太7:21-23)



Jack Hyles和所有以教会人数为偶像的教会领袖,因传讲决志救恩,成千上万的人涌

进了教会;但他们往往忘记了有一天我们都要向基督交账。

神的僕人陶恕博士(A. W. Tozer)曾经警告传道人说:“传道人首先的责任不是随便带

人决志,乃是把尊荣归给神。对於这个败坏的世界而言,我们向多少人传福音不是重点

。重点是,除非我们大胆指出人们极邪恶的罪孽,并传讲神的圣洁,否则我们就会经歷

失败的福音出击。有些人会為了拚人数而向罪人稀释或妥协真理,这种人不仅不尊敬神

,而且还同时害许多人的灵魂下地狱。”   [11]



2012年,同样身为浸信会的牧师,约翰派博牧师(John Piper)在亚特兰大市以一篇

”Salvation not‘a decision’”(救恩不是单单一个决定) 的证道公开反驳决志救恩

的错谬。他面对4万个基督徒大学生时,大声疾呼地警告他们不要因过去曾经“决志

”过就自以为是得救的。只要人没有向耶稣基督降服,不爱慕上帝,不在乎圣洁,这

些现象反映出他可能是没有得救的,因为得救的人一定会在圣洁上结出荣耀神的果子

来。[12]



Jack Hyles牧师还有很多其他的错误教导,他甚至教导说淫乱不是罪,只是一个错误

。难怪他可以一边在讲台上宣讲神的话,一边和助理搞通奸,长达20年。



可见,如果教会忽略纯正的教义,藐视正确解经和应用,那么教会走向世俗化,包容

罪恶,藏污纳垢,失去圣洁见证,就是其结果。



结语



综观近年来发生在中、西教会的丑闻,除了忧心伤痛,更盼望教会整体都能来到神面

前深刻反思:有没有为了拼教会的人数而不知不觉地把传福音改为传福利?是否看重

事工的表面成功过于个人和教会的圣洁?在面对教会里已经发生的罪恶,是否能不再

问“如果我站立场,这会对我带来什么影响?”而开始问:“什么是神的心意?”当

需要执行教会纪律时,我们是否能抛下传统文化中的人情包袱,放下两样的砝码,勇

敢地执行下去?



当大卫为所欲为,没人敢吭声的时候,神兴起先知,勇敢指出大卫的罪来。当名牧犯

罪,利益共同体为他们撑起层层保护伞之际,依然有少数以神为中心的人,他们不计

代价,勇敢的去揭露罪恶。他们这样作因为主既救了他们,他们从此就是为祂活着的

。像一位从穆斯林归向基督的牧师说:“既然我已认耶稣为救主,就置我个人及家庭

的生死于度外,作为祭物献给耶稣。”这意味着只要主喜欢,死,我也愿意。这番话

是否让人闻之而动容?[13]



神期待祂所救赎的人分别为圣,凡事以祂为中心;面对罪恶不沉默,不妥协,不做无

原则的烂好人,不因为爱惜自己而置身事外。要爱神所爱,恨神所恨,离恶不犹豫。

当神的百姓都这样活的时候,相信教会的丑闻就会被杜绝。



注释:

1. Erbentraut, Joseph. "JackSchaap Sentenced: IndianaPastor Gets 12 Years For Sexual Relationship

With Teen Parishioner." TheHuffington Post. TheHuffingtonPost.com, 2013. Web. 17 June 2015. 见链接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3/03/20/jack-schaap-sentenced-ind_n_2918139.html>.

2. Sumner, Bob. "The Saddest StoryWe Ever Published!" The Biblical Evangelist 46.2 (2015): n. pag.

Web. 见链接:<http://www.biblicalevangelist.org/jack_hyles_story.php>

3. "城市丰收教会挪用基金案‧6被告表面罪成立须答辩"星洲日报/星洲网/国际. 5May 2014.见链接

:<http://news.sinchew.com.my/node/363631>

4. "The Package: Bill Gothard’s Knowledge of Sin." Recovering Grace. N.p., 29 Dec. 2014.Web. 17

June 2015.见链接:<http://www.recoveringgrace.org/2014/12/the-package-bill-gothards-knowledge-of-

sin/>

5. 天路客,"谁捂住了教会腐败的盖子?——30位长老控告全球最大教会牧师调查",《境界》,18Jan,2015.

见链接:<http://www.wxribao.com/show/16db28>

6. Edwards, Jonathan, and Perry Miller. "On Religious Affections." The Works of Jonathan Edwards.

New Haven: Yale UP, 1957.284. Print.

7. "The Women Who Knew Jack Hyles."-If you don't see it, don't believe it. Way of Life RSS. N.p., 5Sept.

2012.

8. Lobdell, Wiliam. "He Had Faith In His Job." A reporter's work covering church sex scandals, religious

tycoons and healers tests his beliefs -- and triggers a revelation. Los Angeles Times. 21 July 2007: n. pag.

Print.见链接:< http://articles.latimes.com/print/2007/jul/21/local/me-lostfaith21>.

9. 马强盛/颜美娟夫妇."彻底弃绝贪婪的风气,因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圣经辅导的博客.,25Oct.2010.

见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955407020101026t.html>.

10.Washer, Paul. "It's Just TheTruth." (n.d.): Video.Youtube.见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DJchZBUTcI>.

11. 陶恕(A·W·Tozer),人人网,16 Jan.2014.见链接:<http://page.renren.com/601123460/fdoing>

12. Schapiro, Jeff. "Salvation Not A Decision." Salvation Not A Decision (2012): n. pag. Print.见链接

:<http://www.christianpost.com/news/john-piper-salvation-not-a-decision-66530/>

13. Rosenberg, Joel. "More MuslimWill Celebrate Easter This Year Than At Any Other Time In

History."(n.d.): n. pag. 10 Apr. 2009. Web. 21 June 2015.见链接

:<http://www.bcuniversity.net/muslimsdreamingabout.html>.

漫漫长夜 174 在北京的最后十年 12


在北京的最后十年中 还有两件事值得写写。

一是妻子调到北京后的工作情况。

妻子从毕业后就当教员 在机械工业部决定调她来之前 我也找过北京市教育局 通过一些关系找到了教育局的人事处长  见面后说了些云山雾罩的话 负责牵线的人 就让我摆酒席请客 我考虑再三 谢绝了 后来和部里干部司的人谈起此事 他们说 北京市根本无权插手从外地调人  调来之后 他们倒可以安排在某个中学教书 这时可有多种选择 不一定非干本行不可 那时我一个月只挣六十多元 若摆一顿酒席 他们不狠宰我才怪呢 幸亏没上这个当  那时也联系了位于天桥附近的自然科学博物馆 和几位专业人员谈得很好 也在那里交了几个朋友 但最终因没给人事干部上供而没有办成 最后去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在其他国家 这是个群众团体 在中国 却和中国共产党  共产主义青年团 工会 妇女联合会等一样  都是由纳税人养着的 和国家机构无二致

她在科协 先在研究室编科技工作者建议 具体工作就是有选择性地参加科协所属各个学会的学术讨论会 从众多的报告中选择有重大意义的一两份 编成内参 送给中央的上层  这活儿不错 他可以选择去哪里开会 当然可以借此游山玩水了 说实话 她从大学毕业后就到农村教中学 见不多 识不广 到北京后没受过专门的训练 又怎么能判断哪份学术论文最有价值呢?!  中国的事儿就这样! 等她到科协上班以后 自然博物馆又后悔没要她了 不过自然博物馆的工作比较辛苦 每年要连续出差几个月  她在研究室做了几年后 又去干部学院上班 主要工作是办班 培训地方科协干部 直到退休 退休的待遇也和国家工作人员无异 从这点上可以明白 中国大陆没有真正意义下的群众团体

再谈我儿子的读书过程。

他在我家附近的二里沟小学读了五年半 该考中学了 此时他的户口已随我妻子一起转到北京 不存在借读的问题了。我们也没多想就让他按正常程序参加考试了 那时主要考两门 即语文和数学  一般 数学都是考一百分  差别在于语文 等考完出了成绩 他的语文分不是太高  这时住我们对门的一位太太像打了鸡血一样滴高兴  跑来说:考试以前都要由家长写几篇范文或到其它地方找范文 让孩子背下来 考试的时候往上套  因为出题的范围很窄 有了几篇范文总能套的上  她本人是小学教员 她的儿子同年也考中学  她有这窍门却不在考试前告诉我们  等考完出了成绩了 她来幸灾乐祸  居心太恶  那年她的儿子考上了区重点中学北京工业学院附中 我儿子入了一般的立新中学  如果说这算一个回合的话 那么这个回合我们没打好。 我读北大时,学过四门政治课 考过五次 四次三分(及格) 一次四分(良好)对此我比较满意 我还希望五次都得三分以示我对政治课的鄙视  儿子继承了我的特点  其他科都学得很好 唯独学不好政治课 大约是他读初二时 我去参加一学期一度的家长会 每位家长都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  班主任讲话 他只点了一个学生的名字 就是我儿子 他说 这孩子很聪明的 其他各科都好 唯独政治课考了57分  政治课有什么? 不就是背吗?!

耳濡目染 孩子在我的影响下 早就对中国的现实有看法 政治上积极不起来 当然 多年洗脑也不无影响 那时 住同一楼门的各户 轮流查水表 每月查一次 这次轮到我了 便进到各家去记水表的数字 记完回到家中我说,六楼的那家正在偷水  所谓偷水就是把龙头开到极小 只让一条极细的水柱流向下面的容器 这样的流法不可能带动水表走字 我孩子听了 天真地问我说: 住那里的两口子不都是党员吗? 我不失时机地告诉他,如果认为党员的觉悟或道德一定比普通人高 那你就将犯极大的错误 这批人都是有所图才入党的  怀抱理想的人早就被逆向淘汰了。

对现实认识清楚也会付代价 孩子考高中时 第一志愿报的是市重点中学北大附中 其它各科他考的成绩相当好  只是政治课分数低 总分处于可取可不取之间 北大附中传达的信息是 若以后每年交一千元 即可入学就读  此时 <位错>刚刚出版 凑一千元是有的 但明年 后年如何 就交不上了  所以最终没有同意这条件   和北大附失之交臂  入了他的第二志愿 北京工业学院附中  而三年前幸灾乐祸的那位太太的孩子没能升入京工附中 去立新中学读高中了 等于是和我儿子调了个过  又过三年 该考大学了 这家的孩子没考上任何大学 以后也再没考上

如果我预知半年后 我来法国工作 也就会同意北大附提出的入学条件了!

那年如果我孩子入了北大附中 将和红太阳的嫡孙 未来的中国最年轻少将毛新宇同学  应会听到看到不少的乐子

mercredi 25 novembre 2015

漫漫长夜 173 在北京的最后十年 11


上世纪八十年代  通信方式和现在无法比 那时已有了电传(FAX) 可是在当时的北京 装有电传设备的机构很少,鸡鸭院和机电所都没有 部里的FAX放在汽车局大院内的一个机构 我买好机票后把到达日期 航班号请机械部用FAX发给巴黎十一大的那个实验室 请他们到机场接并为我找个住处

1986年3月4日北京时间晚六点左右机电所派了个小面包车送我,妻子和几位同事送我到机场,儿子要准备次日考试没有去。离开家之前,到妈妈处告别,拍照留念。没想到这竟是和妈妈的永诀。次日巴黎时间凌晨六点左右到达,取了行李出机场后等了一会儿,实验室主任Jean
PHILIBERT 才到,是个很精干的小老头,大我约五岁,他驱车把我送到国际大学城的伊朗楼。已为我租好了一个房间,他问我有无法国钱,我说带了两千法郎,他说够了。这两千法郎是向部里借的。那时一般人手中不能持有外汇。写到这里,要扯些题外话了。

1949年中共取得大陆政权后,台海两岸民众断绝了一切联系,毛泽东死后,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路线,民众再与欧美国家的人联系就不再被视为里通外国了。前文提到,1949年前我们家族的几位叔叔携家眷去了台湾,七十年代末期,等中国的国门一开,家人便通过在美的亲友找到了在台的亲人。从此有了书信的往还。在台亲人有时会通过在美亲戚朋友汇些钱到大陆,但大陆人收不到美元,中国的银行按一美元兌一点二元人民币的比率给收款人,另外再给一些"外汇券"。这外汇券是中共的一大创造,它不能顶钱用却有时比钱还顶用。那个时代物资短缺,生活必需品都是凭票凭本子购买,手中有了外汇券就可以到外汇商店购买市面上买不到的东西,购买时除了付应付的货款外,必须再付一定的外汇券。所以可以说,外汇券代表着一定的特权。那时一美元的购买力远远高于一点二元人民币的购买力,但官方如此定,民众只能接受,从国外汇钱到中国,主要是便宜了中国官方。后有些王家人也定居美国,联系就更方便了。鉴于在汇率方面的敲诈,我们都力劝在台或在美家人不再兑钱来。但他们知道大陆人生活的艰苦,仍然时不时地寄钱

回过头来再谈我到巴黎的事,PHILIBERT把我放到国际大学城后就乘飞机去马赛主持一个论文答辩,他告诉我如何到地铁站买月票,告诉我次日自己乘RER B线去十一大上班,这对初来乍到的我来说 都是挑战。后来却意外地得到了他人的帮助。

有个同事的女儿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法语 本科毕业后读硕士 她有些同学已在法国 因在中国寄往法国的信件贵 他写了几封信交给我让我到法国后交邮局寄出 我到达的当天 就找到国际大学城的邮局拟寄发 贴好邮票后发现中国信封的封口处没有胶 中国的邮局都备有胶水或浆糊 法国邮局却没这玩意儿 正当我为难之际 来了一位华人 交谈之后知道 她是北大西语系法语专业的教员 应聘来法国半年 快走了 她也是1954年入学的 学制四年 早我一年毕业 留校工作迄今 她约我到她住的另一座楼 拿出胶水来贴好了几封信 并向我介绍附近的小超市 和国际大学城里几个食堂的用餐办法 如何买餐票 等等。这对我无疑是雪中送炭 她次日要到Orsay 见一华人朋友 也约了我一起走  之后我到对面车站买了月票 这就算安顿好了。好像我也没收到时差的困扰 第二天同他一起乘B线到 Le Guichet,她去会朋友,我直接到了实验室。以后就一顺百顺了。

古人说的几大幸事如: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还有一个是 他乡遇故知  我这是他乡遇新知  也得到不少的帮助,应该也算一幸事。

mardi 24 novembre 2015

漫漫长夜 172 在北京的最后十年 10


父母在不远游 这是中国古训 爸爸过世后 妈妈还在 在京虽然有两个弟弟照顾 我身为长子 不大愿意离开妈妈 远渡重洋到法国工作生活 但是中国的大环境以及机电所的种种作为 实在令人气馁 调资 解决两地分居 分房等问题 没有一样不是经过艰难的斗争才得以解决  而房子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且无望解决  我不像毛那样与人斗争其乐无穷 而是感到很累 所以逐渐萌生了去国的念头 即使不为自己 也要为下一代着想 于是在1985年左右给FRIEDEL 写信 表达想去法国的意思   老先生非常负责 立即给我回信说: 他领导的固体物理实验室并不从事位错的实验研究 所以他把我推荐给了六个研究机构 列出它们的负责人名和通信地址 这六个单位有的在巴黎或巴黎近郊,有的在外省 嘱我主动与他们联络 不巧那时我妻子遭遇车祸 左膝的韧带和骨头脱离 做了手术打石膏不能动 我在家照顾她没有上班 等我上班后 不仅看到了FRIEDEL的信 也收到了四个单位的邀请 其中有巴黎十一大的一个实验室,  位于Saclay的原子能委员会的一个研究所, 位于 Compiègne的Ecole centrale 以及在poitier 的一个研究所,如何选择成了问题。就去北京钢院找我的恩师柯俊商量,柯先生强烈建议我去Compiegne 的Ecole, 并说 回来以后可以到三机部位于香山的一个研究院工作,他还给那里的总工程师打电话去推荐我将来到那里去。我的一个在北京航空学院工作的连襟则持否定的态度,他说那里的人事关系非常复杂,你半路插进去,会很难开展工作。我也利用葛庭燧到京的时候和他探讨,他参观过FRIEDEL 的实验室,说那个实验室的规模很大,若能到那里去最好。他也参观过发信邀我的巴黎十一大的构造冶金学实验室,( Laboratoire de Métallurgie structurale ) 说这个实验室比起固体物理实验室小多了,但它的水平不错,他也认识这个实验室的主任 Jean PHILIBERT。我个人则比较倾向于十一大和原子能委员会(CEA)的实验室,最终我选了十一大的这个实验室。对其他单位则发函婉谢。事后证明我做的是最好的选择。 后文将述及。

申请出国的手续很繁杂。我首先把法国科研中心( CNRS)的邀请函译成中文连同原件一起报给机电所,再由机电所报鸡鸭院。由鸡鸭院报部审批。鸡鸭院外事科的杨淑文,在我印象中是很难打交道的人,可是这次一反常态对我很帮忙。部里的批文写了许多的废话, 其实质内容是"同意我去法国,出国期间,国内工资照发,国外收入归己"。但是部对外司的一位刚刚提拔的女处长说,法国给你的工资太高,比其他出国人员高得多,所以国内就不给你发工资了。其实算起来,国内那一点工资很有限,甚至根本不值得一提。1986年我出国前,我的工资已增加到每月二百余元。那时一个法国法郎折合人民币两毛八分,二百余元也就折合一千法郎。法国给我的毛工资是一万七千三百多法郎,净工资是一万五千多法郎。但是部里的经办人员居然敢于违背部里的批文,把个人意志强加于我,实属罕见。不过,常言说县官不如现管,我没办法,只能忍受。

一切办妥之后,该出发了,所党委书记找我谈话,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出国后注意保密",这又是个很可笑的说法,我能知道什么秘密呢? 你们有什么秘密肯告诉我?! 后来我听说,怕外国人知道中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平,连工资数都是对外保密的。若照这个逻辑推,我在国外就根本不能说话了。书记谈完,总工程师又谈,他有点居高临下地说:"法国人给你的钱不多呀! " 听了这话我开始一愣,许多人都说法国人给我的酬劳很高,有在文革前就已有教授或研究员头衔的人,应邀到美国合作研究, 都没有这样高的工资,此时这位总工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突然明白了,应该是他没看过邀请函的中文译本,而他又不懂法文,只看到并懂得邀请函的阿拉伯数字,他以为法国人一年给我那么多钱,所以我平静地对他说,那是一个月的工资数。他有点意外,右手摸了摸头,不说话了,以后就在这个问题上和我较量开了。后来我想,幸亏是开始时,所里的负责人没有注意到法方给我的待遇,否则,我出不来! 等那位总工知道了我的工资数,一切手续都已办妥,再阻挠已来不及且没有理由了。有位五十年代初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后搞断裂力学的工程师刘纯朴,和我关系很好,他通过部里寻到一个去英国工作半年的机会,这本应是好事情,却受到接替马贵良出任所长的一位王某的阻挠,终于未能成行,阻挠他没任何理由,唯一的理由是嫉妒。刘纯朴的两个儿子先后来法国留学,有一次他的小儿子对我说:您认识王XX吧! 我答:当然认识了! 他接下来说:他死了! 是他离开机电所后去了德国,刚学会了开车,出车祸被撞死了!  看来 人做事不能做得太绝 否则免不了遭报,遭了报还让人看笑话。

即或我出了国,机电所也没放过我,继续搞名堂,后文将会提及。


lundi 23 novembre 2015

漫漫长夜 171 在北京的最后十年 9


自从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之后,中国大陆的经济形势就日益恶化。政府没钱,自然就无法投资搞建设,特别是涉及民生的建设如民众的住房。那个年代,基本没有私人住宅,都是各单位建房供职工居住。我在哈尔滨四清时,看到哈尔滨量具刃具厂职工的居住条件又比北京居民差了许多。

机电所在1981年建成了两栋极简陋的职工宿舍,如何分配成了敏感的问题。 新的位于原农机学院的机电所建所时,从洛阳矿山机械厂调来一位名叫卜西庆的人任所党委书记兼所长,这是个外来户,坐地虎们并不买他的帐,当然他也网罗了几个亲信。所领导上层的明争暗斗可说是无日无之。
                                                                                                                                                                毛泽东整习仲勋分几个步骤,第一步是免去副总理职务,下放到一机部当挂职的副部长,不久再下放到洛阳矿山机械厂当副厂长,此时和卜西庆共过事, 文革中习仲勋再度遭难被投入监狱多年,这是后话且与我们的主题无关,不必写了。这里要说的是卜西庆到了机电所后很不收敛,很专断,也许是自恃和已经复出的习仲勋有交情。所里其他副职等着看他笑话。 分配宿舍这个烫手的山芋抛给了他。 他竟浑然不觉。

在卜西庆的授意下,成立了一个分房委员会,当头的是卜的亲信。分房委员会成立之初说了许多冠冕堂皇的话骗取职工的信任,但是实际运作起来却黑幕重重,定出的分配条件都是为特定的人量身定做的。而有些职工为了分到房子早就做了精心准备。比如有位职工有三个女儿,出嫁后不迁户口。实际的两口之家却以五个人的名义分房,得到了三间一套。分配条件不考虑工龄年龄和职务,为鼓励少生孩子,一个孩子与两个孩子同样对待。凡是孩子在1969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都可以分到两间一套的房子,孩子在1970年以后出生的,只能分到一间。而这一条恰恰把我卡住了,因为我的孩子是1970年10月出生的。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对比:我儿子的同班同学刘娜是1969年生的,她的爸爸是1964年从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技校毕业来机电所的,先当工人,后给所领导开车,他的工龄不及我的一半,年龄小我三分之一,我是一线的研究人员,他是汽车司机。他家却分到了两间一套,两间分别是18和16平方米,只因我的孩子晚生了九个月,只分给我14平方米的一套。家长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同在一个教室上课的两个孩子,只因出生日期差了一年,居住条件竟有如此大的差别。有一个姓宋的分房委员,离婚后带着一个男孩,他妈的户口尚在天津,却按一家三口分给他两间半一套, 而更不能令人接受的是,在讨论分房的过程中,这宋某人的妈死了,分房委员会仍按一家三口分给他两间半一套。如果拿我和他比,他父子二人分到两间半,我一家三口却只有14平方米的一间一套。我和卜西庆理论,他用谎言骗我说,明年还要建质量更好的宿舍,让我耐心等待,少安毋躁。事后我才知道这纯粹是谎言,直到1986年我来法国,也没见到机电所再建新房。分房后引起职工的不满,几位副所长乘机鼓动心存不满的人和卜西庆对着干。部里先是免去了卜西庆的所长职务,任命马贵良当所长,仍让卜西庆当党委书记,过了不久又把他调走了。

和我同样倒霉的还有前文提到的陆玛玲,她的大女儿刚刚考入大学把户口迁到了学校,二女儿也是1970年生的,所以也不给她调整住房。

因着分房问题,和机电所的矛盾日深,最终促使我决定到法国来。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我还应该感谢他们。

附带说一句,和我孩子同班的那个女孩子,并没因住房宽敞而学得更好,初中毕业后考不上一般的高中,上了个服务学校,早就听说在北京一家饭店端盘子了。我孩子倒也没因住房狭窄影响学习,也早就在大学里教书了。

dimanche 22 novembre 2015

转帖 曹长青网站的一篇文章



毕汝谐∶习近平“老祖宗的地方”之说可以休矣!

作者∶毕汝谐(纽约 作家)

最近,为强化对南海的主权要求,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老祖宗的地方”之说;笔者叹曰∶此言差矣!

首先,中国人的老祖宗很多,敢问确指哪一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其所辖地域大小不一,肥瘠各异;如何取舍?

历史上,中国强盛的时候,疆土辽阔,很多外国被中国占领,很多领土被中国吞并;而中国衰落的时候,很多领土被外国占领,甚至全国沦陷也有元、清两次!

自然,综合而言,还是拜认乾隆这位满族皇帝为老祖宗比较划算;弘历武gong繁盛,大大拓广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

然而,事物总是有两重性;你声称继承老祖宗的地方的同时,也相应地肩负著收回老祖宗失地的义务,责无旁贷,不可推卸!这就将自身置于尴尬境地∶老祖宗的地方,被俄国熊占去不少;而中国的愤青、爱国贼虽然很多,却未见敢于向普金大帝索要故土者!

其次,“老祖宗的地方”之说,无意中为疆独人士、藏独人士提供了一件现成的法理武器,他们完全可以依样画葫芦,理直气壮地宣称——

疆独人士∶检索历史,西汉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在此之前,新疆与中央政府毫无瓜葛!我们要求归还西汉以前老祖宗的地方!我们要独立!

藏独人士∶元朝灭亡南宋,顺便打到西藏,在西藏设立宣政院;在此之前,西藏与中央政府毫无瓜葛!我们要求归还元朝以前老祖宗的地方!我们要独立!

这显然是北京所不乐见的情况。

再次,“老祖宗的地方”之说,将引起邻国的极大不安。历史上,越南曾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统治今越南领土的时期,在越南被称作“北属时期”;今越南北部、中部在长达千年的时间内几乎连续地被中国统治,直到五代十囯时期才因中原政治混乱而走向独立。

“老祖宗的地方”之说传至河内,能不心惊肉跳?

最后,假如人人索求“老祖宗的地方”,还会引起天下大乱!

13世纪,蒙古帝国的领土范围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鼎盛时期达到2400万平方公里 。

蒙古人站出来,索求其“老祖宗的地方”,要求恢复蒙古帝国!

葡萄牙帝国,是欧洲建立最早、持续最长久的殖民帝国(1415年-1999年)。

葡萄牙人站出来,索求其“老祖宗的地方”,要求恢复葡萄牙帝国!

西班牙帝国是第一个被冠以“日不落帝国”称号的国家。15世纪末,西班牙统一,迅速走向海外扩张道路。1580年,西班牙兼并葡萄牙帝国(于1640年失去),并获得了后者广阔的殖民地,把半个亚平宁半岛,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和几乎整个中、南美洲归为己有,还包括亚洲的菲律宾群岛。

西班牙人站出来,索求其“老祖宗的地方”,要求恢复西班牙帝国!

1581年,荷兰人草草成立了一个国家,和强大的西班牙打了80年,打成了17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建国还不到100年,荷兰的对外贸易额占到了全球的一半,10000多艘荷兰的商船横行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荷兰人站出来,索求其“老祖宗的地方”,要求恢复荷兰帝国!

1815年,英国击败拿破仑,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权,主导国际事务达一个世纪之久。在一战结束后的1922年,英国夺取德国殖民地,成为世界历史上跨度最广的国家。号称“英国的太阳永远不落”。

英国人站出来,索求其“老祖宗的地方”,要求恢复大英帝国!

19世纪初,拿破仑一世的法兰西帝国面积达750万平方公里,全国划分为130个省,包括荷兰9个省 ,德意志各邦9个省。

法国人站出来,索求其“老祖宗的地方”,要求恢复法兰西帝国!

糟糕的是,上述帝国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故世界大战不能避免!

君无戏言!习近平身为主席、总书记、众多小组长,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可轻忽?

2015年11月21日于纽约

2015-11-21

http://www.caochangqing.com (转载请指明出处)

漫漫长夜 170 在北京的最后十年 8


该谈出国留学考试的事儿了。

大概是1978或1979年,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考出国留学生,年龄的上限是四十五岁。那时我已经四十九了,此事与我无缘,我也对这事没花心思。

诺大一个机电所只有两人报名,而且都是物理组的人。一是组长的丈夫张某,一是1961年同济大学物理系声学专业毕业搞超声探伤的沈某。人事部门找到我的头上,要我出题先在所内筛选,之后再参加机械部的考试。我到北京钢铁学院找熟人要了一份金属物理专业招考硕士生的试题,再稍加修改增删一些内容就成了机电所给这两人的考试题目。所里还让我给他们评分。沈某学的不是金属物理,自然答不上来被淘汰了,张某勉强及格算是选上了。在参加部里的考试前这一段时间里,张很得意,连鸡鸭院的一些干部都觉得他不错了。鸡鸭院有数人报名,初选时只选上一位1959年山东工学院毕业的学金属热处理的陈某。部里的考试比较严格,这张某遭遇滑铁卢,他本人是学物理的,要考的是物理,他的数学物理两科的考试成绩加在一起不到六十分,而英语考试只二十几分,被淘汰了。鸡鸭院的那位陈某,英语考了四十几分,略低于及格标准五十分,鸡鸭院的人事部门做了些私下的沟通,让陈某通过了。以后又专门学了将近一年的英语去了澳大利亚。这算是鸡鸭院系统唯一的留学生。但由此也酿成了悲剧。陈到澳大利亚数月后,得了脑溢血,被送回中国,鸡鸭院还特派两人到广州接应, 回到北京没多久,陈就死了。

过了些时候,西安交大的何家文来北京,见面后他说他已被选上去美国留学,我觉得奇怪,因我知道何家文只比我小一岁,他也超过了四十五岁那条线,他说后来上边又发文,把年龄限提高到四十九岁,如此的话,我应在边缘上,机电所没有公布这个文件,把我给卡了。这也是他们的恶政之一。

samedi 21 novembre 2015

就地取材

我们这个老人公寓住着六七十位老家伙 最年长的已一百零二岁 八十四岁的我 从年龄来讲也只能算中等。 公寓规定 夫妻两人的住双人间 单身的住单人间 共有十个双人间 在这么多的人中 原配的夫妻只有三对 我和老伴算其中之一

常看到住在这里的鳏夫寡妇 都能找寻到异性的朋友 他们不一定搬到一起住 却在生活上彼此照顾 比如一起吃早饭和晚饭 互送生活用品 一起参加公寓的活动 周六出去吃个小馆等等  连住这里的一位中国老太 也交了个法国老先生 老太回中国的几个月 法国老先生显得无精打采 郁郁寡欢 看起来彼此都还是很认真的  这些新配成对的 并不是以前有多年的交往 而是到了公寓后 认识交往的 我说这是"就地取材 "

广而言之 年轻人谈恋爱 结婚 其选择的范围 也都很受局限 教会中青年团契就是个极好的交友恋爱的场所 以安东尼聚会点的年轻人为例,近几年已经成就了许多对夫妻  他们何尝不是"就地取材"呢?  住在老人公寓的那群行动已经不便的老人往一起凑凑又有何妨?!

看到他们的交往 有感而发 写这样几句没意义的话!  既不想褒也不想贬 陈述事实而已。

漫漫长夜 169 在北京的最后十年 7


中国的户口制度像个枷锁,把人们套得牢牢的。 不仅用居民户和农民户把全国人分成了两大类,不同地方的户口也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迁移户口是件很难的事,说得夸张些,是比登天还难。这就造成了许多牛郎和织女。自1963年起,上面开恩,实行了探亲制,大体的内容是: 若夫妻分居不同省市,每年可享受十二天的探亲假,由单位报销硬座火车票。对于尚未结婚的单身男女,也可以按同样规则探视父母。

毛死后,又重视起科学和科技工作者了,大约在1978或79年,上面提出解决科技人员夫妇双方长期两地分居的问题,  这对于像我这样的人无疑是个福音。机电所所长马贵良也在全所职工开会时慷慨陈词,表示一定尽快解决科研人员夫妻分居的问题,傻乎乎的我还信以为真了,很认真地等,等了好久,可是就看不到有任何动静,不禁起了点疑心。再过了些时候,所里突然进来一批人,这些人都是以"解决科研人员两地分居"的名义来的,却没有一人是真正的两地分居科研人员的配偶。例如,从东北调来一对年轻夫妻,是林业部门一个研究机构的女党委书记的儿子和儿媳;机电所一位朱姓老工程师的儿子和女婿也从外地调入所里,机电所的领导们不解决中年科技人员的两地分居却解决了朱工程师女儿的两地分居,他这个女儿根本不在机电所工作,这位朱工程师不久前入了共党,大概是说话有分量了,和他同辈的人都为之侧目。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凡是上面想做点利民的事,下面各层的领导部门就以此为筹码搞交易。内部之黑可见一斑。此时机电所内有三个亟待解决的例子,一位是58年清华机械系毕业的陆玛玲,她丈夫也是清华电机系的毕业生,文革前被水电部下放到河北,一位是58年哈工大毕业的刘瑞馥,她丈夫是医生。再就是我了。我们这几个人的问题根本提不到议事日程,更谈不到解决了。所以我也不再找他们,而是直接去机械工业部找干部司讲理。每次去都是干部处的一位女处长接待我,谈话很友好,却像打太极拳一样,推和磨,说部里亟待解决的同类问题太多,要慢慢来。 有一次机电所提出要每个室推选一名优秀工作者,奖励二十元。我在工作上并不努力,但因坚持正义,同事间的口碑不错,室里讨论时有些人推举我,说也奇怪,所长马贵良忽然来参加我们室的讨论了,他见有人推举我,有些坐不住了,就说优秀工作者首先要政治思想好,这当然是针对我说的了,在他们看来,我始终是个令他们不放心的人,更谈不上政治思想如何了,同事们也就见风使舵,改提他人了。说真的,我并不在乎这二十元的奖金,也不在乎优秀工作者这个虚名,我参加工作后从来没得过这类的名号,也从未寻求过,但我对马贵良的作法很不以为然。开完会后我又骑车到部里找那位女处长了。谈话间无意地提到刚刚开会时马贵良的做法,我说我才不在乎那二十块钱呢! 我的两本书印出来,可以拿到一百个二十元!  没想到这句话引起女处长的注意,她让我把书名,出版社名都写下来,并详细问了译书的过程。当她听我说既能译英文又能译法文时,态度变了,说你的分居问题应该解决了,他让我立刻给机电所人事科长朱强打电话,打通后她说话。她的办公室有好几台电话机,此时她有电话来,便去接另一个电话了。我刚要拿电话机,电话铃响了,我替她接,对方是位女士,我说处长正在接另个电话,请她稍等。等女处长结束另个电话的通话,来接打过来的这个电话时,我才听出来,对方恰恰就是朱强。她对朱强说了许多该给我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理由,朱强当然要照办,等我次日回到所里,朱强便主动找我,填表,提供相关资料,从此一路顺风了。那次,机械工业部上报了一百多人,被内务部退回,要求减少,这次部里减了他人,没有减我。

鸡鸭院的教育科长姓张,原是国军军官,1945年抗战胜利后,随高树勋北上接收北京时,走到河北省南部的邢台附近,高树勋叛变投了共军,这位张也就归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所谓的<抗美援朝>,有幸全身返国。由于出身,家庭背景的关系,他和我很说得来,在五七干校时经常接触成为莫逆。 他有位"战友"转业后在内务部工作,可以知道各部申请解决两地分居的档案材料,随时告诉我审批的进程。当他让张科长转告我已经批下来后,我立即去了部里,那位女处长说上午才接到批文,你来得正好。

1980年8月,妻子回到北京,很快报上了她和孩子的户口。 孩子也就由借读生变成了正式的学生。过去虚报一岁,早上了两年,学校也没追究。

在七十年代中期,中国的大学不对外公开招生,只接纳各种渠道推荐的工农兵学员,像我这样没有门路的人根本不可能指望自己的孩子能被推荐成为工农兵学员 当我钻空子让孩子提前两年上学后,有好心的朋友说:你让孩子提前上学,将来去插队时还很小,你舍得吗?我则认为,这种匪夷所思的政策不可能持久,等孩子读完初中高中时,就不一定非要下乡插队不可了! 果然,到七十年代末,大学就开始招生了。

妻子从1961年大学毕业就到阜城中学工作,在那里十九年,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分子,经历了各种苦难,至此算是结束了。







vendredi 20 novembre 2015

漫漫长夜 168 在北京的最后十年 6


<位错的中文译本出版后,我给FRIEDEL 寄去一本,他当然很高兴,问我可否到法国来工作一段时间,这是1979到1980年间的事,当时我考虑到出国要经政治审查,而我家族中有多人在1948年前后去了台湾并在那里的军政界任职,1957年北大虽然未定我为右派分子,但从后来鸡鸭院对我的态度可以知道,北大物理系把我定成了中右,即内部掌握的右派分子,在我的档案中塞入不少黑材料,这使得我在鸡鸭院成为边缘人物,随时都可能受监控。毛的追悼会和华国锋的登基大典都禁止我去天安门,很能说明问题,我曾说过,在鸡鸭院只要有两个人一起工作,那个人必然是领导我的。这就是我的处境。对此我始终安之若素. 既无抱怨也无不平。论语所记,邦有道如何,邦无道如何成了我的座右铭。 如果我在八零年左右提出去法国,很可能过不了"政治审查"这一关,所以若先对FRIEDEL说了去,最后又办不成去不了,反而不好交代,人家不懂什么政治审查这等事,所以我婉言谢绝了FRIEDEL 的邀请。当然,这也是出于无奈。


内耗研究的奠基人,金属所研究员葛庭燧从六十年代初就很关心我。他曾于八十年代初到法国做过学术访问,应聘在Lyon二大工作过十个月,也在巴黎十一大会见过Jacques FRIEDEL,参观了他领导的固体物理实验室,还正式邀他访问中国。葛先生把邀FRIEDEL的事告诉我后,我以为他会来中国。记得和柯俊谈起FRIEDEL可能来华时,柯先生说:以他的地位,到中国后必获当时主管科技的副总理方毅的接见。我考虑他到中国一定想办法与我见面。 过去我学的是哑巴法语,只能看和写,基本不能开口说。于是和机电所交涉,以此为理由,到北京语言学院学了一个学期的法语。这个班是专为支援非洲的北京医务人员开的,主要是练口语。教员是位加拿大女士。班上有我二弟在北京医学院读书时的同班同学,也有他在朝阳医院的同事。这半年过的很愉快,住校,周六回家和家人团聚。

毛活着的时候,在各级掌权者的观念中,外国人都是间谍,只要和外国人接触,就有可能被冠以"里通外国"的罪名。我儿子上托儿所时,接他出来后即去宿舍对面的紫竹院公园散步,直到天黑才回家。 北京外国语学院离我们不远,它那里有些黑人留学生。有一天我带孩子坐在紫竹院的一条长凳上,来了一位黑人坐在了我们旁边,为避嫌疑,他刚一坐下我便带孩子起身走了。毛死后,和外国人接触的禁忌逐步被打破,所以才能没有顾忌地和FRIEDEL通信。

据我所知,直到FRIEDEL去年八月过世,他始终不愿去中国,不知到底是为什么!

漫漫长夜 167 在北京的最后十年 5


有关译书,有些后续的事情也需交代一番。

我先后按法文,英文译了两遍,耽误不少时间也花费两倍的精力,从表面看,似乎很吃亏。但中国是个与众不同的国家,不能按常理衡量。1964年我已译完了法文版,如果没出英文版,我可能在64年底交稿,66年文革开始前应可出版了。若在文革前拿到一笔可观的稿费,
按中国人特有的羡慕嫉妒恨,文革中我死不了也将脱一层皮。英文版的问世等于救了我。

中国懂英语的人多,懂法语又学过金属物理专业的人少,所以1963年我与科学出版社联系翻译Les Dislocations 时,没有竞争对手,履行完必要的手续后就签约了,非常顺。如果作者一开始就出英文版,恐怕轮不到我译了。

第一版问世后,科学出版社按每千字四元计算稿酬,给了我一千八百元的稿费,到出版社会计处取钱时我才知道,当时中国的所得税制是一次性收入超过八百元的,超出部分抽取百分之二十的所得税。我的这笔钱很好算,扣了我贰佰元,净得一千六百元,我给章豫梅寄去三百元,实得一千三。1979年我的工资是每月69元,这笔钱相当于我一年半的工资,是个不小的数目了。也引起机电所一些人的议论。

在哈尔滨四清时曾听一位职工说起东北农村的贫穷,说有的村子中,若某人有五毛钱的现金,全村都会知道而成为借贷的对象,那时人们还比较讲信用,都是好借好还。所以说这五毛钱就是全村的流动资金。

突然间我有了这样一笔稿费,也就成了一些同事的流动资金,向我借贷的大有人在,我的态度是来者不拒,往往是临时通融五十元,一百元,借几天或几周就还回来了。但是也因此得罪了两个同事。

那时物资极度短缺,不能随心所欲地买家具,新人登记结婚可以申请家具票,凭票可以买双人床,桌子,椅子和一个柜子。 有个和我不错的同事说:"我结婚后还没换过家具,有朋友结婚领了家具票,他们有旧家具不想买,可以把家具票给我,但我没钱" 他要向我借一百五十元换家具,我认为这不是理由,我结婚时只买了一个痰盂,家里的家具都是四十年代买的,至今没换过,也不想换。所以没借给他。从而把他给得罪了!

另一人是中技校毕业生,住颐和园附近,他是居民户,他的妻子和三个儿子都是农民户,他的工资只有四十几元,不超过五十元。他要借伍佰元盖房子,我恐他没有偿还能力,也没借给他,也得罪了。

第二版出版后,给了我七百多元的稿费,我用它走后门买了一台冰箱。当时的家用电器就是这么贵。相当于我十个月的工资。

记得1956年还在北大读书时,校方请了几位文化人到校讲演,他们是丁玲,曹禺,冯雪峰等,丁玲讲话时大批文化界流行的所谓"一本书主义",我绝不是一本书主义者,没料到的是,我译的这本<位错>竟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人生进程。后文会有详细介绍! 附带要提一句,来的这三人中,一年后有两人(丁玲,冯雪峰)中箭落马,被打成右派分子,去北大荒劳改。曹禺也被消音了。

mercredi 18 novembre 2015

漫漫长夜 166 在北京的最后十年 4


这一段写我在大陆出版所译"位错"一书的经过。

1959年我到鸡鸭院,同年12月由中国物理学会出面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全国第一次固体物理会议,我和王燕文代表鸡鸭院参加了这次会议。我刚到鸡鸭院不久,任何工作都还没做,所以也没拿文章去发表,只是带耳朵去听而已。吴有训,叶企孙,周培源,钱临照,葛庭燧,柯俊,黄昆,冯端,等人都去了,称得上是一次盛会。

发给每个代表的资料中,有一份科学出版社印制的"选题计划",列出了国外几十本固体物理方面的名著,希望代表们本人或推荐合适的人选译。其中有一本是法国人 Jacques FRIEDEL
1956年出版的< Les Dislocations>,当时我不懂法文,也只是知道了有这样一本书而已。

1960到1962年 我有幸业余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所设的北京外语夜校学了两年法语。每周两次,每次两学时。这两年正是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挨饿,我因浮肿休了半年病假,但我没放弃法语,终于坚持学完了。我们所用教材和北外本科生一样,只是少了练习口语的机会,我相信,对语法和课文的理解以及写作能力,不比本科生差很多。

La Dislocation,在中国大陆译为"位错",台湾则译为"差排", 是西方学界三四十年代提出的解释金属强度的一种理论,到四五十年代成了金属物理研究中最活跃的一个领域。FRIEDEL的这本书,在某些方面很具特色。是从事这个领域研究或教学的人应该熟读的书。上海有个光华书店是国家办的专门盗版出书的书店。重要的期刊和名著都由那个书店影印出版。原著问世后约半年,中国的影印版就能出来了,并且影印的技术相当高超,书刊中的图表,照片都很清晰。

可能是因法文版的书在中国的读者不多,到1960年代,1956年出版的Les Dislocations 尚未被影印。据我所知,在诺大的北京城,只北京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和北大物理系各存有一本原版书。那时我持有北京图书馆和中科院图书馆的个人借书证,可以把书借出来,借期是一个月。等读完法语课后,我交替地从这两个图书馆借Les Dislocations 通读一遍,觉得确实有必要把它译出来,于是和科学出版社联络,经过两次试译,终于在1963年签了译书的合同。

那时白天上班,晚上还要经常开会,有政治学习等活动。只能在一早一晚译书, 到1964年已完成了初稿,此时看到国外的期刊上刊广告说,不久将出此书的英文增订版,按照译书合同,在翻译期间若有新版,应按新版译,当时科学出版社并不知道这消息,我告诉了他们后,只能停下来等待英文版新书,大约到1964年末或1965年初,北京图书馆才购到一本,我和一位也有它的借书证的同学交替地借来翻译。此书的英文名为 Dislocations,其篇幅比法文版增加了大约一倍。又过了几个月,光华书店影印了这本书,我记得是花了三元九角就买了一本,非常便宜。自己有了书,以后就方便了。1965年8月,鸡鸭院派我去哈尔滨四清,我不能不去,好在此时已基本译完,余下的工作就是再核对一遍并抄写在稿纸上,我把此事交给了高我一届的同学章豫梅。1966年8月一切都完成了,那时我尚在哈尔滨,由家人把书稿寄给了科学出版社。 这章豫梅同学是物理系的高材生,记得1956年"向科学进军"时,我正读物二,章豫梅在物三,系里曾组织一次会,请章豫梅介绍学习经验,当时他就精通俄文,英文,法文和德文。可惜1957年被打成右派,1958年春,在他们毕业前夕,被送到北京农药厂监督劳动。文革开始时,被送回老家上海,在里弄和小脚老太等一起劳动。直到1978年才改正,到同济大学任教,荒废二十年后很短时间就出了不少研究成果,曾应邀到德国工作过一段时间。他说过一句也许被认为是狂妄的话,他说:"我怀疑谢希德到底懂不懂固体物理!" 扯远了,回归本题。

1966年8月 文革开始,一切工作都停顿了。

1969年4月 我去了五七干校,次年收到科学出版社的一封信,大意是说,您的书稿完成于文化大革命之前,势难满足当前的大好形势,而我们出版社全体人员又都要奔赴五七干校,不能处理您的稿件,所以将稿件退还。信是统一铅印的,只是用钢笔填上收信人的名字和书名。按照合同,违约是要罚款的,但在那种环境下,有谁肯和你讲理?! 只能自认倒霉。所幸退还给我的稿子完整无缺,并且已经由南京大学物理系冯端教授和他的助手李齐校对过了,他们的校对意见用铅笔写在稿子上。

1976年我重回北京到机电所上班了,看到以机电所二室的名义编印了一些资料,当然这些资料的绝大部分都没什么价值。我想,<位错>这份稿子压在箱底一点用都没有,若能在机电所印出来,也许能引起某些读者的兴趣。所以我找二室支部书记谈了我的想法,过了两天,那位物理组组长对我说:"支部书记对我说了,让我看看那份稿子,如果好,就印!" 我觉得这事有点好笑,因为这位组长对位错一窍不通,从未见她看过这方面的文献,便回答她说:"就凭你! 看完你能说出个一二三?"  这下子把她气坏了。  外组有位同事余文惠和我很友好,她听到此事后对我说,千万不能给她,给了她,他给你改一个字,就可能要求共同署名。我考虑的倒不是这点,而是有前车之鉴,初到鸡鸭院物理组时,有位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早我一年来的女士,向我借我在北大用过的金属物理专门化的实验讲义,讲义是钉在一起的成为一册。我毫无犹豫地借给了她,过了些日子她对我说, 那本讲义找不到了。就等于是强夺了我的那份讲义,她说丢了,我也无可奈何。此时如果我把<位错>的稿子交给这位组长,什么事她都能干得出来,所以绝不能给! 过后她又两次找我要,最后一次还拍了桌子,我始终不疾不徐地回答她说:"你看了也说不出个一二三!"  这事就无疾而终了。幸好如此!

毛死后,中共的领导人又觉得学问有用了,发起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学过那么一点科学知识被冷落了十几年的这批人好像又是那么回事儿了。大约在1977或78年开了"全国科学大会",物理学会也召开了文革之劫后的全国固体物理大会,我恢复工作不久,无缘参加。参加此次大会的金属物理学界四位学部委员钱临照,葛庭燧,柯俊和冯端意见一致,找到科学出版社一室主任,敦促尽快出版我译的那本<位错>,于是这书在1979年出版了。印了五千册,很快售光,出版社拟再印一版,此时已成为我好友的编辑李义发建议我与作者FRIEDEL联络,再补充一部分内容,再版时成为增订版。我从善如流,接受他的意见,FRIEDEL 给我寄来新近发表的约有百页的长文,我把它译出附在了原书后面。第二版又印了五千册,于1981年出版。

此后,李义发又想让我译另一本书, 我找了中科院金属所的李家宝合译,约在1982或83年出版,现在我连这本书的书名都忘了。

关于译书的事儿,暂写到这里。  后面还有后续的发展,再写。


lundi 16 novembre 2015

长夜漫漫 165 在北京的最后十年 3


这一段打算写一写有关我儿子上学的事,为了说得清楚,需要把背景交代一下。这会很费笔墨。

按照中国政府的规定,若父母不住在同一个地方,子女出生后,他们的户口应报在女方的地方。我儿子出世时,我在北京工作(其实此时我被下放到河南罗山县的五七干校),户口也在北京。我的老伴(也许 那时还不应称之为"老伴",用中国大陆的流行叫法为"爱人",我非常讨厌这称呼,从来不用,其实简单说就是"妻子")在河北省阜城县当中学老师,户口自然在那里,而且是报在她学校的集体户口之中。 我儿子出生后,必须在阜城县报户口,却又不能报在阜城中学的集体户口内,所以他一出生就自立一个户口本,自为户主。这很有意思。

那时物资短缺,许多东西都是凭本凭票购买,农村中又分成农民户和居民户两种,居民户每月可以收到上面按规定的粮食定量标准发给的粮票和油票,购买商品粮和食用油,每到冬季还可凭户口本买几百斤煤取暖。农民户则只能由生产队分配粮食和油,如果某年歉收,就有可能全年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农民户也无权买煤,他们烧火做饭全靠自己捡柴禾。我儿子出生后不久就到了北京,他那户口本上的煤用不到,所以老伴都让给她的同事,农民户的同事多,只能轮流,比如,张三今年买,李四明年买,王五就要等后年了,如此等等。此事从一个侧面反映那时生活的艰难。

买粮食要用粮票,粮票又分地方粮票和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只能在当地用,全国通用粮票则可在全国各地使用。发给我儿子的是河北省粮票,老伴要想办法把它换成全国通用粮票寄到北京才能买粮食,此事很费周折,有时要到医院,招待所托人换。办事自然要送人情。

儿子住在北京要报临时户口,每半年办一次,要由单位写信说明理由,而那时我已被下放到五七干校,请留京的鸡鸭院人开信也很费周章。凭购物本买的副食品只供有正式户口的人,临时户口享受不到这待遇。

现在该言归正传讲我儿子上学的事了。

文化大革命中,不知出于何种考虑,中小学的学年改为春季开始。小孩子要满七周岁才能上学,1977年初,小学一年级只接受1970年2月以前出生的,而那时毛刚死不久,社会上各种小道消息很多,有传闻说中小学将于本年改回秋季开始的学年,意即1977年秋季还将招一批学生,那一届必然是招1970年9月以前出生的。而我的儿子是1970年10月生的,如果遵守规定,他要到1978年秋才能入小学。我就利用他在北京没有正式户口这一点钻了个空子,也说了几句谎话,得以让他在1977年2月就入了小学。

我先让老伴从阜城她工作的中学开了个证明,大意是说孩子七岁了,学校里没有家属宿舍,孩子无法在那里居住,只能在北京借读。我带着孩子到鸡鸭院附近的二里沟小学,见到了教导主任,说明来意后,先是推托,问为什么不能在阜城上学,我说没有宿舍,他妈妈住单身宿舍,二人一室。如果是个女孩,同室的人可能还会接受,一个男孩且越长越大,那人绝不可能接受。她又指着旁边的一个孩子说,七岁应该是那个样的,你的孩子怎么那么小? 我说他妈妈身高不足一米五,所以孩子的个子也小。 后来我说,他妈妈1961年河北大学毕业后,自愿到基层工作,已经教出了差不多两代人的学生,没想到自己孩子受教育倒成了问题,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这位教导主任,慨然允许他借读了。到1982年暑期,他在小学读了五年半后毕业了。如果我不钻这个空子,我儿子就要到1978年秋才能入小学,1984年才能读完小学,我这一招把他的学龄提前了两年。使他十七岁就考了大学。

那时的告密风还不太严重,开学后,鸡鸭院宿舍内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孩子见他入了学都觉得奇怪,因为在托儿所中,彼此都非常清楚谁是哪年哪月生的,孩子家长也清楚,所以有的孩子见到他就喊"后门学生! 后门学生!"  显然,这样的话不可能是小孩子想得出的,一定是其家长认为的,通过孩子的口说了出来。虽然如此,却没人出面到他小学告发。他也就平平安安地继续读下去了。 说实话,他能入学,完全不是靠后门,是我钻了个空子连带说了一句谎。

至今,我还为此事感到得意。

samedi 14 novembre 2015

漫漫长夜 164 在北京的最后十年 2


现在回过头来看,从1976到1986的这十年,过得相当累,因为几乎每件事都要争,而我又是个极不愿意争的人。

第一件事是1979年的增加工资。这事若从头说会很长。从1952年起 我的工资就是220分,当时不知道折合行政是多少级。1954我入北大,是按行政二十一级核定我的调干助学金,毕业时已经取消了工分制,按人民币算工资了。给我定的是每月62元,算是技术十二级。后来我听说,工分制时,行政21级是215分。这样的工资我拿了二十七年。1979年长工资的原则是照顾那些"工龄较长工资较低"的,在机电所我是最符合这条件的人:1949年参加工作依然拿我这样工资的已不多见,但二室的那位支部书记不愿给我涨,在全室人员名单中他把我参加工作的时间改为我从北大毕业的1959年,只是在括弧中写个1949,令看的人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经过了"四清"及"五七干校"的所谓锻炼,观察到那个体制内的种种弊端,我不再逆来顺受,和那位支部书记展开面对面地抗争,我说的话很和缓,却以事实讲道理,让他哑口无言,只能以"名额有限"来搪塞。经过几番较量,他认输把我加在了调增的名单中了。那时上面说,国家财政尚有困难,此次涨工资不是调升一级,最大的调幅为七元,技术十三级是55元,调一级正好是十二级的62元,十一级是75元,我只能增到69元。  过去对当权者我只是消极地抵制,少有正面冲突,这是第一次且取得全胜。之所以如此抗争是因他们欺人太甚,不仅仅是七块钱的事。

物理组组长夫妻二人都是十三级,每人55元,有两个孩子,当时也算过得去。79年增工资时,第一次公布的名单中只有组长本人,她丈夫不在增工资之列。小组开会时,她哭哭啼啼为她丈夫争,要把她的名额给她男人。说她男人有时迟到是头天夜里在家中忙业务所致,别人不说话,我忍不住说话了,说:这些事都无法证明,按你这种逻辑推理,上班越迟到的人就是越勤奋的,按时上班倒不正常了! 当然还说了些挖苦的话,他们只能听着。会后二人阴沉着脸,过两天后忽然阴转晴,我就知道他们打通了后面的门。这话 说起来又长了: 1964-65年期间,为加强对研究机关的思想控制,所有的研究院和研究所都奉命建立政治部,鸡鸭院来了一位名叫车敏的转业军人当政治部主任。此人是三八式干部,进城后休了妻子,连儿子也不要了和妻子一起送了人,又娶了一位女学生,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在南京军区搞政工,对研究当然是一窍不通,不过在提倡外行领导内行的年代,他的到来一点也不稀奇。他到鸡鸭院后,抽调了许多研究人员到政治部,使之成为一个庞大的机构。文化大革命中自然要靠边站接受批评,有一次鸡鸭院的造反组织已出通知要在下午批判他,但到开会时此人却失踪了,遍寻不见,会也开不成了,成为鸡鸭院的一个大事。几年之后物理组组长不无骄傲地对他人说,是他们夫妻两把车敏藏到了自己家中,从此他们两家成为至交,这等于是押了一宝,等干部们纷纷恢复工作,就有可能用得着了。1979年调工资时,这对夫妇让车敏对二室的那位支部书记说了话,心里踏实了,脸上也就阴转晴。

1979年以后,又接续地调了几次工资,因我们单位进了许多工农兵大学生和职工的子女,他们初来均不在调增的范围,却加大了职工总数,即调资的基数,所以能够进入调增工资之列的人数多,或者再加上1979年和那位支部书记的较量,让所的领导层领教了我的坚持,后来这些次的调整工资都有我,到1986年出国时,我的工资已达二百多元。  我有一朋友,原在上海交大学学汽车制造,院系调整时,这个专业归并到长春汽车学院,1956年毕业,文革前的 工资是技术十一级,在北京是75元,比我高一级。他所在的单位多是老职工,基数小,调整工资时名额少,需要调整的人数多,总也轮不到他,到1986年他的工资反比我少了。 走运不走运和单位也有关系。

转帖雨林的一封公开信



遠志明牧師,您是怎樣失去我的尊敬和信任的?

遠志明牧師,當柴玲姐妹在2012開始年站出來指證您曾經強姦過她,你否認了指控。當今年2月份生命季刊18位牧師調查團介入調查此事時,又有兩位年輕姐妹指證您對她們有不檢點行為,您也簡單以一句“我一概否認”了事,我個人認為您對這起事件的處理是非常不恰當的。


如果主內姐妹對您做出子烏虛有的不實指控,那她們就是犯了非常嚴重的做假見證的罪,儘管她們的行為對於知名度和資歷大為懸殊的您可能構成不了什麼威脅,可是作為一位資深牧者,難道您不應該稍微關心一下她們作為基督徒的基本靈命和品格嗎?你很應該挺身站出來澄清不實指控,並規勸她們需要誠實正直,因為做假見證陷害神重用的僕人,這罪行在神面前是極其惹祂怒氣的。

另一方面,如果她們是因為年輕不更事而誤解了遠牧師您當時的良好意圖,並誇大了當時的某些事情經過,您也很應該還原事情真實經過,消除她們的誤解和其他基督徒的疑慮。

當然,如果她們指控屬實,您就更應該向神認罪、向人道歉、辭去一切服事職務,回到十字架面前好好對付自己裡面的捆綁和虛偽。不管如何,您簡單的一概否認在我個人眼中完全不是正直和豁達的表現,而是畏縮和不負責任的表現。


最近聽說您要出書了。在11月份的神州通訊中寫道:“.......今年神州傳播協會和遠志明牧師一家經歷了一場風浪.......”。我相信這場風浪指的就是我以上提到的這起事件。這件事不只是遠牧師您和神州傳播協會所經歷的風浪,其實也是許多敬愛您信任您的基督徒心中的一場大風浪,作為一間面對廣大群眾的福音傳播機構,在信仰風浪中只是你們自己“體會到救恩的寶貴,更享受到主愛的甘甜”(引用通訊中的原文)是遠遠不足夠的,陳明事實真相、彰顯神國度的公義才是您們更應該執行的使命和責任,請問這段時間以來您們做了什麼來陳明事實真相、彰顯神國公義?


看了您的新書“遠方”的選摘,首先我可以肯定我絕對不會購買這本書,我也不會推薦任何信徒或非信徒去購買。而且從選摘中的內容看來,遠牧師您確實已經離聖經真理越來越遙遠,因此您面對風浪的態度如此晦暗不明就變得容易理解,您似乎已經不再是一位忠於聖經原則,渴慕神聖潔公義的忠心僕人,而是一位曲解聖經真意、消費上帝的心靈雞湯商業作者!

現在根據部份選摘原文和聖經教導來做一點簡單比較:

“這顆珍珠是如此燦爛,以致於人們不會在意盛放他的器皿是如何殘缺,也不會嫌棄裝載他的竹筐是如何醜陋。”----您可能是根據聖經哥林多後書47節寶貝和瓦器的比喻而寫,如果是的話這真是對這處經文的扭曲和斷章取義,同一處第10節說:“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 神雖然不嫌棄我們外在的醜陋,然而當耶穌的生命進入我們的生命時,我們的外在言行是要彰顯基督的榮美的。


“基於我與全能上帝的關系,我相信不管在我身上發生什麽事,歸根到底是我和上帝之間的事。”----這是聖經的教導嗎?這是連基本做人道理都違背的態度,難道您不是生活在社會、人群、家庭中的一份子嗎?難道您做的任何事情都不會影響其他人的嗎?難道除了上帝以外您就不需要向任何人負任何自己言行上的責任嗎?難道上帝不會追討您對其他人所造成的傷害和跌倒嗎? (哥林多前書12:26,馬可福音9:42,腓力比書2:4

“我直面上帝,上帝也會直面我。”----這是很奇怪的說法,基督徒都應該知道其實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是污穢不堪的罪人,我們都需要藉著耶穌基督的寶血遮蓋、通過十字架的赦免才能面對全然聖潔的上帝。 (羅馬書3:20-25,加拉太書6:14

“他注視我的目光足以驅散我身內外一切黑暗權勢。”----我們身內外的黑暗權勢是藉著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得勝而替我們勝過的,不過基督徒在世上仍然要與自己身外的邪惡勢力以及身內尚存的犯罪的律爭戰,靠聖靈的力量一生都要謹慎律己,遠牧師您的說法太過簡化聖經中對屬靈爭戰的教導,誤導性太大了。 (羅馬書7:23,以弗所書6:12

“不管在什麽遭遇中,我享受著上帝對我的愛,他那超乎所有人想像、難以被任何人了解的愛。”----基督徒當然應該享受與上帝之間的親密關係,經歷患難時上帝的同在確實比什麼都寶貴,然而上帝的愛真的是毫無原則和要求,只為我們的享受而存在的嗎?上帝的愛不也包括祂對祂兒女聖潔的要求、公義的責罰和嚴厲的管教嗎? (彼得前書1:15,希伯來書12:6-7


遠志明牧師,作為一位曾經尊敬您信任您的基督徒,現在這些感覺已經蕩然無存,不過我還是願意盡一位主內基督徒的愛心和責任,嚴肅地對您提出建議,請您認真回應生命季刊18位牧師公開作出的調查報告,尤其是對於兩位姐妹的指控,在事情被合理處理之前,請您停止出版書籍以及其它服事職務,為神的國度、地上的教會樹立一個正直清新的典範,在這個是非曲直不分的邪惡世代,一位基督徒的誠實態度遠比多一本新書來得重要和寶貴!


祝平安


主內 雨林

mardi 10 novembre 2015

远志明的被揭露 不过是个副产品


上世纪下半叶,学术界提出所谓<蝴蝶效应>,大意是说,亚洲的某个蝴蝶的一次振翅,有可能在欧洲或其它地方引起一次风暴。也就是说 ,看似不相关的事,可能有很重要的联系或后果。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讲,绝不是说,亚洲的每个蝴蝶的振翅都会引起风暴。 这也相当于中国人所说的,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华人基督教界的一位牧师,著名传道人远志明的被揭露,恰恰就是如此。

大约十年前,神州工作室制作的<十字架在中国> 在巴黎举行首映式时,巴黎华侨教会就有人对我说:八九六四以后,远志明等人逃出中国,住在巴黎郊区Massy难民营时,他就曾强暴过一位中国的舞蹈演员。当时我没太在意,这却成了日后的一个铺垫。

柴玲从法国到美国后曾也遭到远志明的强暴,数年前她偱圣经指示的方式"先找他谈,若他不接受再找几个人同他谈,再在教会中与他谈,若依然不接受 就视他为外邦人" 柴玲走过这一切程序后无效,就在2014年春夏之交的时候把这事捅到了网络上,引起基督教界的震惊,我也忆起了十年前听到的那则消息, 觉得不能等闲视之。

接下来,发生了一系列巧合的事:
                                                                                                                                                                一是恰在此时,一位老资格的民运人士来到了我所住的小镇,我主动和他谈起远志明,又向我说了当年在Massy的事,补充说:中国古人云:朋友妻不可欺,而远志明曾把他的一位好朋友的妻子从巴黎带到了美国,二人成双入对,双宿双飞,在民运界影响很不好。

二,也在2014年,巴黎华人基督教界的黄玮珥等人决定要在2015年1月1日在巴黎举办一个定名为<1511>的大型音乐布道会,除了邀请远征,孙海英,吕丽萍等演艺界的知名人士外,还将邀请远志明做主要讲员,另外也邀请远志明主持由巴黎华侨教会等几家教会在圣诞新年之间举办的的学生福音营。有一天我对一位学生说,柴玲控告远志明强暴闹得沸沸扬扬,此时让他主持福音营和布道会恐怕不大合适。 这位学生立即说,远志明不仅有柴玲的事,2013年在法国还有件强奸未遂事件,这事很让我吃惊,没想到他信主且成了传道人和牧师之后,还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这位学生没有说2013年事件的细节,也没说受害人的身份,但我相信他不会说谎。出于对教会的责任心,2014年10 月4 日我给华侨教会的执事会写了一封邮件,提到了教会中两位传道人说谎骗人的事实,顺便提到远志明的事,期望他们考虑让这样的人主持福音营和布道会是否合适,随后我把这封邮件贴到了我的博客上。出乎我的意料,这封邮件被柴玲和调查远志明事件的有关人员注意到了,柴玲在我的博客后面留言,希望与我联络,可惜 这期间我们公寓为我的房间进行装修,老伴和我临时迁到公寓的客房暂住,这房很小,不通电话也不能联网,很长一段时间我未能看到柴玲的留言。  而又是恰在此时,一位曾在1989年天安门事件中担任过纠察,身中三颗子弹,后流亡法国,皈依上帝成了全职传道人的弟兄在教会聚会时遇到我,索要我的联系方式,我此时唯一的对外联络方式是手机,很快他把我的手机号给了柴玲,于是我们双方联系起来了。(顺便提一句,这位弟兄在教会和我作了一次长谈后,教会一位女士问他:"你和他(指我了)谈了什么?他和你谈了什么?" 奇怪,我们谈什么,你能管得着吗? Espion 竟然搞到教会来了?!)

三。 有一天我请2013年曾遭远志明企图诱骗的当事人和她的朋友来家共进午餐,开饭前十分钟,突然接到前面提到的那位资深民运人士的电话说: 中午想到我家来蹭顿饭吃,我说那好,就这样这位先生和2013年的受害人不期而遇,席间,他再一次对这两位年轻人介绍了远志明的恶行。这也为日后双方书写证明做了铺垫。当时,这位民运人士并不知道他面前的这两位年轻人就是2013年远的受害者。

四。在我与远志明事件调查组的负责人员通电话时,当事人恰恰在我身边,他们直接通话,交流得非常顺畅,免去了此后我再为他们传话,

现在回过头来看整个事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柴玲对远志明的揭露;一是2013年发生在德国和法国的事。柴玲和他较量了好几年,他步步为营,先把强奸说成是二人同意,之后的说辞是那事发生在他信主以前,信主以后就<成了新造的人了>,<旧事已过,一切都是新的了>,轻而易举地用<信主前的性过犯>把几件事都推掉了。这种说法在基督教界还很有市场,约在十年前我听到他住Massy 难民营时强奸朱姓舞蹈演员,也认为是他信主前的事而没太在意,许多基督徒对他和柴玲的事以及前面提到的几件事,也是持差不多同样的看法。另外,若就2013年在德法两国的事而言,他只是有企图而并未得逞,如果单独提出来,他也会有许多推脱之词。但当这两组不同时段的事情同时被揭露出来,他就百口莫辩,只能耍赖了。 他在声明中说,"对于针对我的强奸、诱奸未遂和性侵指控,我一概否认"。其实他说的这话很没底气,你否认什么呢? 你能否认巴黎之行? 能否认住进旅馆召90后女生单独会面? 你还能 否认给她看色情片<肚脐>?!  一样也否认不了!

柴玲控远,远志明在Massy的事以及他和朋友妻的事与2013年发生在德国法国的事并无关联。能使这不同时段的事连在一起的主要原因是巴黎华侨教会黄玮珥等人要举办<1511>大型音乐布道会并请远志明做主要讲员! 出于对 神的敬畏,我于2014年10月4日写给华侨教会理事会一封邮件,说出了我听到的远志明的劣迹希望他们慎重,又在10月6日写邮件提出"几点思考和一个忠告" 我把这几封邮件贴在了我的博客上,没想到引起了柴玲和调查组的注意,从而把2013年发生在法国的事写进了调查报告。其实我写这几封邮件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华侨教会正视和解决国语部传道人柯志仁和法语部传道人邱星火骗造谎言欺骗会众的事,只是在谈到<1511>时顺便讲了讲远志明的事。迄今,那两位传道人说谎骗人的事仍未解决,倒是因着这封邮件使得远志明在不同时段犯的事被联系到了一起,从而导致他辞掉神州工作室的工作也进入了<安息年>。应该说,远志明落得这个下场真的只是个副产品。

我部分参与了对远志明的调查,也和写过证词的人有过深入的交谈,我发现调查工作就像是 神亲自带领一样,环环相扣,看似偶然的事情其实都是为后面做铺垫,严丝合缝,一点人力物力的浪费都没有。恰到好处!   我只能说 神是应当敬畏的。靠人的机巧绝对骗不过 神!

由此我也深信,巴黎华侨教会那两位传道人说谎骗人的事终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靠人的手段胡搅蛮缠,捂盖子不可能经久。







漫漫长夜 163 在北京的最后十年 1


前面三段用的小标题是"重回北京"  接下来写的时候感到这样写不太确切,因为重回是一个动作,做完就完了, 所以从本段起将小标题改为"在北京的最后十年", 这十年,中国的变化较大,我个人及家庭的变化也不算小,一是爸爸在久病之后过世了,二是妻子调回北京,孩子的户口也随即迁到北京,不必再借读了。三是我译的那本书,经过十三年的耽延终于出版了。十年之后,我离开北京到法国,以后的生活轨迹就完全不同了。

毛死后,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不知何去何从的气氛,用物理学的名词来说是处于非平衡状态,人们思变,但又不知该如何变,变的结果是福还是祸?!  人人都在等,也不知等什么。我个人的看法是,不管怎么变,总不至于比毛活着时更差。

毛的尸骨未寒,他的亲信四人帮就被抓起来了,可是接下来又要人们继续批邓,真不知上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只能过一天看一天,也许这就是邓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吧! 其实呢,过不过河对老百姓都无所谓,别折腾就好了。

前文已经提到过,文革期间,鸡鸭院外迁,把已经建成的院址分别送给了北京第二汽车厂和公安部的两个研究所,后来看到中央各部所属的研究院都没有迁出,院领导后悔莫及,想办法补救。一是把未迁出的部属的电器研究院和鸡鸭院尚未迁出的一部分处室合并,改名为机械工业部机电研究所,将失去了存身之地的原鸡鸭院那那部分迁到德胜门外的原电器研究院去,成为新成立的机电研究所的二室。二室的最高领导人是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王某,此人原是个大兵,转业到鸡鸭院后在人事处当干事。充其量读过高中,倒写得一笔好字。 鸡鸭院仍保留它的名称,因一部分研究工作迁到了河南的漯河(后到郑州),另一部分到了机电所,所以鸡鸭院只剩下一个空壳,迁到了前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的主楼,从此以后就成了机械工业部所辖各个研究机构的总管,代替了部科技司的一部分职能。

在德胜门外上班的时候,虽说鸡鸭院的留京部分和电器研究院合并了,但无论从组织上还是某些人的思想上,都还是各搞一套。机电所二室成了所里比较特殊的单位,发出的资料,研究成果(说实在的没什么成果可言)都特别标明机电所二室,而其它所有各室均属名机电研究所。 一次物理组开会,组长大放厥词,质问所党委成员中为什么没有二室的人,她本人并不是共党党员,这有点管得过界了,实际是借此拍二室那位支部书记的马屁。在此场景中,我们只能做壁上观。

在德外上了两年班之后,组织结构又重新调整,机电所二室顶着机电研究所的名字迁到了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的一座楼,留在德胜门外的原电器研究院的那部分改名为机械工业部自动化研究所。农机学院内还有两个地球物理研究所,一个属于地震局,一个属中科院。我的两个同班同学在地震局的地球物理所工作。

从鸡鸭院宿舍到机电所可能有十几里路,所里有班车接送,除了最冷的十二月和一月我搭乘班车外,其他时间均骑自行车上下班,单程约用40到45分钟,对身体是很好的锻炼。

dimanche 8 novembre 2015

转帖 VOA 卫视一篇


王康:圣徒,奇迹,希望

2015年10月金秋时节,卢百可与另外三名获奖人站在公和基金会颁奖台上接受全场致意(耿潇男拍摄)
2015年10月金秋时节,卢百可与另外三名获奖人站在公和基金会颁奖台上接受全场致意(耿潇男拍摄)
编者按:这是来自中国、旅居美国的学者王康为美国之音撰写的文章。这篇文稿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他与中国结缘,自愿躬身成为中美友谊的一座民间桥梁:寻访中美共同抗战老兵,抢救历史;收养中国孤女,成为四个中美女儿的美国父亲;拣选并感受中国普通人的友情,实践一种仁义道德人生。
               ——北明:一个美国人的中国故事2005年)
2015年10月18日下午四时,北京五塔寺内船山书院举行活动,美国人卢百可(Patrick Lucas)获得中国民间“公和基金”2014年度人物奖。这名身高1.90公尺的美国人用中文致获奖辞,题目是:记住历史(Remembering History)。他说:
非常感谢公和基金会对我的支持与鼓励!也感谢把我向基金会推荐的与投我的票的人。感谢那么多支持我的朋友、家人以及那些我尚未没亲自见面过的但同样支持我的人。真很感动。
我们项目叫做“共享光荣”,是想去记录中美合作的口述史的一项目。“共享”这词大家都明白,但对于“光荣”,我想先解释一下。实际,对不起,打仗并不光荣,没有光荣。打仗是相当糟糕的事。打和平、打友谊、为了和平而共同努力,这才是“光荣”的事。尤其,不同方为了和平而共同努力,这是尤为光荣的一事。
2002年时,为了能够找到中美之间可以沟通的另种共同话题与语言,思考了很久,就选择了中美二战的合作史,然后就开始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并跑了中国许多曾经发生过这场历史的地点,拜访了当时的历史目击者与参与者并录下了他们的口述回忆,也跑遍了几次美国,非常荣幸地认识了许多老兵与在中缅印战场牺牲的美军的亲属,也把他们的宝贵口述都纪录下来了、老照片扫描了、老信件也读了、很感人的人情故事听到了,让人痛心的和让人产生希望的,由于接触多了,最终好像统统都进入我骨头去了,都进了我想象去了。对我,这一切印像非常深,非常感动。工作中,我经常会得到别人的协助,或有他人暂时加入这工作一段时间,也有部分较为固定的人参加了工作。同时,由于我每学期在中国都带一帮美国大学生,经常会有他们参加整理资料、开小会议,甚至与我在中国一起到田野体会此历史的机会。这些年太特别,我忘不了这工作中认识的这些各种人与各种丰富的体会。都是我一生中的一大福气。
卢百可荣获中国民间组织《公和基金会》2014年度公和人物奖。这是他在北京颁将会上发言(卢百可提供)
卢百可荣获中国民间组织《公和基金会》2014年度公和人物奖。这是他在北京颁将会上发言(卢百可提供)
我们这项目中所强调的是个体故事,关系到个人的故事,并不是什么大历史。关于二战的大历史的数据已经很完整。那么,抢救这些个体故事有什么价值呢?个体历史经常更有情节性与感情,而个体故事能提醒我们:打仗的是人,受苦的、牺牲的、面临灾难的(绝对包含军人在内)也都是人。这对于那些没有体会过战争而对于打仗比较不反对的年轻人,说不定会有一定的启发。或这么说吧,在有部分人把对方妖魔化时,能记得对方也是人,甚至可能会引发潜在的新的结果。
历史好重要。一个人,一个家族,或者一个民族,它对于自己以及对他者的许多理解是来自于自己对于历史的认识和诠释。对于历史的理解是一种窗口:历史是我们去观察与判断我们世界的标准。尤其,在我们想解读他者的行为时,对于历史的某种理解会导出某种结论,对于历史的另种认识会导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历史实在太重要了。
这么多年来,在大学里做中美年轻学者的桥梁已经做了快20年了,另外做中美二战合作的口述史做了快13年了,这都起源于什么呢?这与历史有关。我1985年第一次来中国读书时,我就认识了一些中国朋友,是我第一次有中国朋友了。在那时的大气候下,与一个外国人交朋友是有风险的,所以不是像今天那么简单的事。但幸亏,有些勇敢的中国人决定去冒险,愿意在友谊上投入,并对于一个不懂事的美国青年积极地去理解与宽容。很有意思:就是因为他们的那时的行动与投入,以后就结了这一切果子。假如我的这些年的工作真的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话,那么都是起源于他们那时先种的种子。我上面说的当然是我的个体历史,但实际民族之间也一样,民族之间的友谊是需要先投入的,是需要用积极并开放的眼光去理解与宽容对方的,甚至有时是需要先去冒险的。这种勇敢的友谊真光荣。
谢谢各位!
这是一篇获奖感言,也是一篇个人宣言。据卢百可的一名中国朋友透露,卢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本文作者不是任何教徒,只能尝试从某种信仰去体验这篇表面看来“无甚高论”的文字。
卢百可是美国俄勒冈州农家子弟,父亲曾是二战军人。1985年,他的女友(即他后来的妻子)大学毕业后去了法国,他自己则选择了中国,“一个没有汉堡包的国度”,一住30年。其间除在北京“中央民族学院”读完文化人类学博士并留校任教外,他为自己做了三件事。
一是用九年时间出版了《屯堡人:起源、记忆、生存在中国的边疆》。
2000年,他坐车路过贵州安顺大西桥吉昌村时,见到田里干活的妇女的服饰很有民族特色。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卢百可走进那个村落。此后几年,他来往于北京—贵州,辗转到屯堡,与村民一起干活,吃饭,聊天,挤中巴车、三轮车,跋山涉水,拜访老人,修复族谱,探寻墓碑,参加不邀外人的家族祭祀,搜集历时600多年的屯堡人史诗。《屯堡人》刚刚出版,尚未上市,卢百可即飞到贵州,将书送到村民的手中,“我是屯堡人!”
本世纪初卢百可深入中国偏远乡村,搜集整理六百年之久的屯堡历史并完成相应的文化人类学著述《屯堡人:起源、记忆、生存在中国的边疆》(选自网络)
本世纪初卢百可深入中国偏远乡村,搜集整理六百年之久的屯堡历史并完成相应的文化人类学著述《屯堡人:起源、记忆、生存在中国的边疆》(选自网络)
若非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上世纪初年来到敦煌,瑞典地质考古学家安特生(1923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人类化石,英国牧师董宜笃(1931年)在四川广汉月亮湾寻得几件玉石器并立即交给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美国人)葛维汉,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几次考古发现不知将伊于胡底。卢百可的《屯堡人》不能与上述三次考古发现相提并论,但它显示了一种中国人欠缺的眼光:对文明的孩童般的陌生感、好奇心,对真理的单纯的追求精神。这种精神源于某种宗教情怀:上帝创造的世界是永远的奇迹,值得终身探求的恩典。急功近利的现代中国人,由于丧失某种终极意识,不仅不能洞悉宇宙奥秘和世界真谛,到头来也不能辩识自己,——被马克思列宁主义征服就是一个可悲的例子。
终极真理有可能造成极端哲学和绝对意识,导致极权主义,20世纪共产主义和纳粹主义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人们有理由警惕任何终极性乌托邦。但是,正如蒂里希所言,战胜乌托邦的,正是乌托邦精神。卢百可对偏远贵州小村落的难以遏制的“好奇心”,正是超逾功利成败的趋向真理的乌托邦精神,当千千万万普通人行在这种有益他人又实现个人理趣的真理之路时,那种极端性乌托邦就可能不断地被“微创”而销蚀。
卢百可做的第二件事,是绝大多数中国人不大可能做到的:他先后收养了两名中国女婴。卢百可本是两个美国女孩的父亲。因为不忍中国被弃女婴的状况,尤其不忍见居家附近十公里处“福利院”的现状,先后收养两名女婴。他的理由很简单:“我有家,我要给她们一个家!”
毛泽东和很多中国人都不相信世上有“无缘无故的爱”。他们以己度人,用粗鄙的因果关系和功利算计衡量世人,以物化标准诸如“阶级”、“自己人”、“我国”判断人类。多年来一种令世界侧目的中国悲剧是,每年以三万人数增加的弃婴,——最悲惨的自然是女婴。“她们被关在简陋的砖瓦小平房里,屋梁上挂着一个闪来闪去的灯泡,顺着阴冷墙壁的四面搭成一大趟无间隔的通铺,上面挤满了裹得严严实实的只剩一双小眼睛的女婴。每个20平米的房间怎么也得有三四十个孩子,有的哇哇大哭,但大部分一动不动。房间里看不到阿姨,也没有热水、医药和玩具”(《南方人物周刊》:一对夫妇23年帮助11800个中国孤儿找到“美国父母”)收养弃婴费用大约3万美元,包括申请、材料整理、家庭调查、指纹鉴定、移民审批、收养前培训、收养后跟踪服务以及给福利院的3万人民币的“儿童养育费”。
基督徒服事上帝,也是爱家之人,结婚成家是他们的幸福和责任。基督徒没有对“父权”和“夫权“的抗拒,相反,丈夫和父亲是家庭的船长,以爱心和智慧引领家人穿越俗世。基督徒的宗教生活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是其“天然的教堂”、“永远的修道院”。人人都是上帝的孩子,这样的训诫直接通向每一个人,亲人和外人。真正的基督徒本能地同情不幸者、弱小者、被抛弃者,——弃婴甚至有童年耶稣的形象。
右:2014年公和人物、前中央民族学院美籍教师卢百可和他的女儿们。左:卢百可和小女儿,看这孩子的小鸟依人的动态神情,能知道这因祸得福的孩子有多幸福(卢百可提供)
右:2014年公和人物、前中央民族学院美籍教师卢百可和他的女儿们。左:卢百可和小女儿,看这孩子的小鸟依人的动态神情,能知道这因祸得福的孩子有多幸福(卢百可提供)
我们不知道卢百可夫妇如何决定收养两名中国女婴,只知他们做了十多年的调查和心理准备,取出结婚以来的所有家庭储蓄,先后两次呈交中国政府索取的高额领养金。“离我们家十公里远的福利院,那里的弃婴没有家,可我们有家!我们能力有限,只能收养一个。再储蓄一笔钱再收养一个,不能不做!很简单!”这就是他们的理由。曾经有过犹豫:你不是有钱人,你只是教师,永远不会发财。但是,一想起弃婴,痛苦就挥之不去。终于把“小姑娘”接回家,“所有过程,申请书,填表,签字、交费,一直激动,幸福!”卢百可夫妇由衷赞美自己的中国女儿:她们棒极了!一个一岁半,一个三岁,聪明、活泼,什么都吃。真正的问题只有一个:怎么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
卢百可亲生的大女儿叫卢天蓝(CielleAnnamarieLucas),他说,“Cielle本是sky或heaven的意思”;亲生的二女儿叫卢天歌(KyrieElisabethLucas),“Kyrie是基督教某古老歌曲的歌词的第一词”;老三是从孤儿院里收养的第一个中国孤女,叫卢天仪(AlaiaTianyiHelenLucas),他说,她“是‘天’送给我们的一个非常宝贵的礼物或眷顾(仪),是我们本来没有资格获得的礼物”;他和妻子收养的第二个中国孤女是家中老四,叫卢天媛(SaretTianyuanIsabelleLucas),这位美国父亲说:“‘媛’代表‘圆’,意味着有了她,我们的家才是完整的”。这样解释自己女儿,卢百可充满着父亲的自豪和幸福:“四姊妹之间特别亲”。
2300多年前孟子就呼吁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中国人几乎没有收养异族幼孤的事例,——我们没有真正履行“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的高尚理想。基督教传教士走遍沙漠、荒原、丛林,到完全陌生、充满敌意、野蛮不开化的地方传播上帝福音,对于所有中国人——即使最高尚最卓越的中国人——都是不可思议和难以承受的负担。像武训那样,从己身际遇出发,推己及人,为穷孩子办义学,就是中国式圣徒。西方传教士,出身显贵望族、著名大学者不绝如缕。对于中国,如俄国十二月党人那种为“不幸的俄罗斯人民”而走向“伏拉基米尔大道”的圣徒,至今还是太稀罕的事像。
“2005年全美美国老兵协会统计显示,每36小时就有一名抗战老兵去世。卢百可为抢救被遮盖并正在被带进坟墓的历史,自2001年开始,走访太平洋两岸在华抗战的中美老兵至少150位。十年过去的今天,那一代人绝大多数变成了美国墓碑和中国天空的难魂。岁月已经证明:卢百可是中美两国唯一以一人之力,当国家之责,奋力留住了这段历史的人!”(北明《一个美国人的中国故事》)。这是卢百可做的第三件事情,是他此次获奖的理由。
2005年,北明主持的自由亚洲电台《华盛顿手记》节目,首次报导了卢百可。这个美国人足迹遍布山西、浙江、江苏、广西、贵州、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等省,以及十余个美国州。中世纪的教士经过阿尔卑斯山时,并不欣赏如画风景,——他们沉浸在内心的上帝之国中,聆听神圣的福音。卢百可似乎没有陶醉于中国山水,——这使他把自己隔绝于数以亿计的中国旅游者之外。他的使命是寻访数百名中美老兵及其亲属,编写中美二战合作口述史,“再现刻意掩盖半个世纪的中美两国共享抗日光荣的真实,抢救即将被岁月带走的历史。倾倒家财,奉献时间,身患重症,艰难困苦,坚持不懈!眼看八旬老兵纷纷谢世,却常因资金短缺,采访无法成行,而扼腕叹息。”为了可能的捐款,北明还在节目中公布了卢百可的信箱。
2005年全美《中缅印战场老兵协会》最后一度年会在华盛顿召开。卢百可专程从北京飞抵,日以继夜在宾馆房间和会场采访了那些正在离去的美国援华抗战老兵。左图:卢百可在会场实况录像;右图:卢百可在在一名老兵客房架机访谈其抗战经历。(RFA北明拍摄)
2005年全美《中缅印战场老兵协会》最后一度年会在华盛顿召开。卢百可专程从北京飞抵,日以继夜在宾馆房间和会场采访了那些正在离去的美国援华抗战老兵。左图:卢百可在会场实况录像;右图:卢百可在在一名老兵客房架机访谈其抗战经历。(RFA北明拍摄)
近年,很多中国人也开始收集抗战史料,做成影视、雕像、公园、博物馆,几乎没有人不在显要地方留下自己的尊姓大名。一部表现国军抗战的100集电视片,每集20来分钟,竟在末尾用近5分钟时间缓慢地显示摄制人员名单,另一部影视“集资”过亿,干脆叫《我的抗战》。卢百可买不起摄像机,靠借来的老式机器拍摄的镜头,被中央电视台取用。“他们都用上了,而且不止一个电视台。但是从来没有承认过我们。没关系!承认不承认我们,那是小事情。承认我们,对我们将来继续做这个事情有好处。但是关键,把这些故事宣传!我们做不到,我们没有费用……”他的中国助手:“有时候,睡觉都梦见老兵的嘱托,梦见他们的面孔。四天了,我们每天只能吃一餐。只有一餐的费用……”中国亿万富翁已居世界首位,北明曾在节目里留下卢百可的邮箱,但是几乎没有人慷慨解囊。“没关系!”
尤金·蓝斯(EugeneLance)是中缅印战区美军机场输油管道工程兵,收养过一个当地男孩。60年后,他旧地重游,与他的“小男孩”重逢。“牵线人”就是卢百可。华盛顿—北京—昆明—腾冲,承担所有费用的也是他。“中央电视台”报导这段“佳话”,照例没有提及卢百可。湖南某地为抗战阵亡将士祭祀,组织起出殡队伍,当地媒体报导,没有出力出钱的美国人卢百可,“没关系!”。贵州某县发现美军机残骸,卢百可闻讯前往,跟村民走进山野河谷,从不言官僚刁难,只道“老百姓,太棒了!”一个景颇族老人出示一枚戒指[JZ1] ,索价不菲。卢百可认出上面的英文(UniversityofOregon)竟是他的母校缩写,于是返回故乡,找到戒指主人卢米斯的父母的墓地,上面刻有“我们的儿子在中国打仗失踪”字样。卢百可继续寻访,终于把死者的侄子带到腾冲那架飞机坠毁处,——没有谁把戒指归还亡者亲属。没关系!
基督教一开始就超越了种族、地域和国家。它源自人类心灵,它唤醒沉睡在重重迭迭的世俗皮囊中的善意和爱。无论仇恨和战争如何毒害人类,但虔诚的基督徒始终渴慕着和平,希望人类通过宽容和自由涌进圣殿。卢百可从来不言“上帝”,但他始终在践行某种只有在信仰世界才成立的真理:梦想一个消除一切分歧、没有争战的世界。
2005年全美《中缅印战场老兵协会》最后一度年会在华盛顿召开(左图),前去采访的旅美作家、记者北明(右图中)与前去采访的美国人卢百可相遇。北明遂以《一个美国人的中国故事》为题,以连续四集的篇幅报导了卢百可数年来坚持不懈,抢救中美合作抗战历史的故事。右图右一为卢百可的助手、中国广西摄影记者黄希翎(左图北明拍摄,右图美国记者拍摄)
2005年全美《中缅印战场老兵协会》最后一度年会在华盛顿召开(左图),前去采访的旅美作家、记者北明(右图中)与前去采访的美国人卢百可相遇。北明遂以《一个美国人的中国故事》为题,以连续四集的篇幅报导了卢百可数年来坚持不懈,抢救中美合作抗战历史的故事。右图右一为卢百可的助手、中国广西摄影记者黄希翎(左图北明拍摄,右图美国记者拍摄)
中国与世界刚刚纪念抗战、二战结束70周年。莫斯科和北京竟然举行盛大阅兵,向世界炫耀武力。除了民间零星声音,整个中国一片沉寂。卢百可在北京颁奖仪式上关于战争的发言,可谓空谷足音:
打仗并不光荣,没有光荣。打仗是相当糟糕的事。打和平、打友谊、为了和平而共同努力,这才是“光荣”的事。尤其,不同方为了和平而共同努力,这是尤为光荣的事。
无疑,卢百可是反战人士,但他不止于抽象反战,他有十分明确的反战目的:中美共享合作作战,更应共享和平。中共正整军经武,其鹰派叫嚣战争,已全然不顾国际视听。时下,中美在南海剑拔弩张,卢百可近20年坚持不懈地推进其“共享光荣”项目,显然不能阻止战争狂人,但他在“公和基金”颁奖仪式上公开发表反对中美之间开战的言论,则使异常沉闷诡谲的深秋北京,平添一股光芒。卢百可呼吁双方记住:把对方妖魔化时,能记得对方也是人!不必引用康德(人是目的),卢百可有更深的企盼:
能记得对方也是人,……在我们想解读他者的行为时,对于历史的某种解读会导出某种结论,对于历史的另种认识会导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虔敬的基督徒直接对上帝倾诉,他们甘于做世界的“光”与“盐”,——他们不怕孤独。救赎的对象从来不是抽象的“人民群众”而是个人,每个人。基督徒忧心世道的败坏,更省视自己的缺欠、软弱,寻求弥久常新的启示,以承担神示的负荷。奉行“简单”信条的卢百可身上似乎有一层神秘面纱,——不仅因为他生性腼腆,不善言辞。在中国人看来不足为训的凭证,却成为这个美国人的“大福气”:
假如我的这些年的工作真的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话,那么都是起源于他们那时先种的种子。我上面说的当然是我的个体历史,但实际民族之间也一样。民族之间的友谊是需要先投入的,是需要用积极并开放的眼光去理解与宽容对方的,甚至有时是需要先去冒险的。这种勇敢的友谊真光荣!
如果这段话出自中美两国元首、尤其出自习近平之口,世界将刮目相看。“种子”当然是基督教的重要概念,卢百可所称颂的“友谊”、“勇敢”、“冒险”,指的是他初来中国时的遭遇所引发的中国人性。上世纪80年代,囿于多年对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敌意宣传,中国人多少需要点勇气跟卢百可这样的美国人接触。事实上,跟他接触者有的受到警告,有的被扣押了工资,是否有牢狱之灾,我们不得而知。
卢百可很少提到西方游客喜欢的中国相声、太极拳、烹饪、山水,他爱的竟然是“中国人”,中国人表现出来的友谊和勇气。是中国人对美国人的信任、友善,渴望自由的“种子”,在卢百可心里生根了,令他如此痴迷中国,并心存感念。
“公”、“和”两字是中国哲学思想和社会伦理的高级概念,与基督教的信条有深度的契合。鬼使神差,“公和基金”撞上了卢百可,一名现代美国君子,一名只看外貌没有什么异常禀赋的圣徒,——无论按照基督教还是中国先哲的准绳,都可视为圣徒的人。
这是无数偶然奇迹般碰撞的结晶。没有北明十年前对卢百可的发现和介绍,没有耿潇男坚持不懈的举荐和游说,没有“公和基金”理事们的慧眼和良知,没有四面八方的支持关注,没有中国民间社会的成长,这个奇迹不会发生。
2015年10月金秋时节,卢百可与另外三名获奖人站在公和基金会颁奖台上接受全场致意(耿潇男拍摄)
2015年10月金秋时节,卢百可与另外三名获奖人站在公和基金会颁奖台上接受全场致意(耿潇男拍摄)
“卢百可的人生行动的坐标是信仰、希望和爱。他俯身成舟,奋力行驶在中美友谊的断流上,与此同时,他用人在异乡的个人行动,展示了人类之爱超越种族和民族、文化和历史的伟大力量,实现了这种爱超越国家和制度、个人和金钱的深在价值。”
这是卢百可行为的终极价值所在,也是荐举他为“公和人物”的理由。
年近九秩的张思之先生愉快地担任了卢百可的颁奖人。张思之是中国年高德劭的法律界泰斗,他近日中风卧床,谢绝所有邀请。70年前,张思之曾作为远征军一员,跟美国飞虎队结缘。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把他从卧榻上接引到现场。老人颤颤巍巍,用微弱声音靠拢麦克风念完颁奖词,最后提高音量:
“我认为,这次颁奖并不是颁给卢百可个人的,而是颁给卢百可代表的美国人民!”
左图:重病康复中的“中国法律界良知”张思之致颁奖辞。右图:2014年度公和人物颁奖典礼会主持人耿潇男女士(左一)与她称为“圣徒”而鼎力推荐的卢百可先生,与张思之先生(左二)共同为卢百可颁奖。(左三)卢百可带他的四个女儿与颁奖人在颁奖台合影,手持木刻画像由独立学人毛喻源雕刻(耿潇男拍摄)
左图:重病康复中的“中国法律界良知”张思之致颁奖辞。右图:2014年度公和人物颁奖典礼会主持人耿潇男女士(左一)与她称为“圣徒”而鼎力推荐的卢百可先生,与张思之先生(左二)共同为卢百可颁奖。(左三)卢百可带他的四个女儿与颁奖人在颁奖台合影,手持木刻画像由独立学人毛喻源雕刻(耿潇男拍摄)
颁将典礼主持人是北京图书出版人、公和基金会执行理事、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耿潇男。她不知何故离开了演艺圈,结识不少思想界人士,参加过很多抗战纪念活动,策划了2013年北京雍和艺术馆抗战巨卷国画《浩气长流》图集发布会,抚恤过若干抗战老兵,还到华盛顿阿灵顿国家公墓凭吊过陈纳德将军。卢百可打动她的,是“为中美老兵招魂”。在耿潇男眼里,颁奖给卢百可,简直是奇迹。“我的一个群,七嘴八舌为‘公和年度人物’评选推荐,最后聚焦在一个陌生的美国人卢百可身上。于是开始长达几个月的寻找,提名,复选,等待,拉票,祈祷……直到卢百可挽妻携女走上领奖台。”耿潇男的抗战,是反抗奴役追求自由,“9月初那场阅兵式,不是我的表达。卢百可的故事,是真实的美国梦;他的当选,又成了中国梦。这是何等美妙的故事,也是我个人的小小的中国梦,最完美的个人表达!一群人说说说的,居然就成了!”
胸有万言艰一字,世存千秘共一念。美国、中国、战争、和平、博爱、圣徒……中国每天有无数会议、论坛,也许只有2015年秋在北京佛教圣地五塔寺船山书院举行的简短仪式,表达了如此不寻常的意义:一群中国人把一项寄托了古代东方理想的奖项,颁给了一名美国基督教圣徒。世界的正念如此奇妙地遇合在2015年的北京,一个普通美国人,在变异日亟、吉凶未卜的历史关头,获得来自中国民间的认同与敬意,犹如退潮浊浪中闪烁起一颗彩虹似的水珠,引起当事人和知情者一片欢呼。
10月27日,卢百可知会朋友:“我计划用这笔奖金继续做口述历史”。
2014公和人物:卢百可走进中国的第30年,用自己“无缘无故的爱”和行动赢得了中国民间的认可和支持(选自网络)
2014公和人物:卢百可走进中国的第30年,用自己“无缘无故的爱”和行动赢得了中国民间的认可和支持(选自网络)
20世纪是好人、君子、圣徒受难的世纪,21世纪还看不出终止这种悲剧的力量。卢百可在中国30余年的经历和他这份意外的奖励,不可能使悲剧改观。但我们毕竟目睹了一次几乎转瞬即逝的奇迹,也就有了些许希望……
谨仿杜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贺卢百可先生获2014年度公和基金人物奖:
海内忽传卢百可,美国圣徒临公和。
俯身沉舟补断流,人孤己怜共天乐。
却幸北明钓忘水,便付潇男举木铎。
五塔千秋藏剎那,船山栖伏终有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