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redi 28 septembre 2016

迷思之三


 从宋代·戴复古所作《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演绎出来的一句成语是"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  意思很明显,即世间没有完全的人, 这也符合圣经的记载:罗马书三章12节:"世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左传记:"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关键词是个"改"字。所以圣经要求我们"认罪悔改"

  世上没有完人,是不是可从反面讲: 世上的人都是擦拆污的呢?应该也不是。因为如果每个人都像希斯毛一样地坏,人类恐怕早已灭绝几次了,不会延续到今天。在正常的环境下,大多数人应处于义人和恶魔之间,有的人身上义多一点,有的人恶多一点。有人正气为主,邪气为次,有人相反,邪气压倒了正气。在比较特殊的情况,许多人可能被引导趋向邪恶,比如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邪与恶成为时尚,有人根基不稳,恶慾就会膨胀,随大流作出一些不堪的事来。教育和宗教生活的目的就是教人改恶从善,起到一种"驯化"的作用。
      
   不同的职业,对道德操守的要求会有所不同。比如对法官和检察官,要求公正,不能徇私枉法。对医生,则要求有爱心,耐心。对军人,要求服从,勇敢,不能贪生怕死。等等。社会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古人讲为人师表者要讲究道德文章。把道德放在了文章的前面,足见其重要性。

牧师 传道人的道德标准更应该高于教师,因为现代有各科的教师,教数学 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师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较少涉及道德层面的问题,只要书教得好,德行方面有些欠缺,一般也能被学生或家长接受。传道人和牧师就不同了,在信的人心目中,传道人是上帝的仆人,是代表上帝传讲福音牧养群羊的,是传递属灵生命的使者。在不信的人群看,他们是道德说教者。因此,他们可以是不完全的人,但是这不完全要有个度。像说谎,诱骗少女这类的事就超出了传道人的职业道德底线,如果被多次提醒而不知悔改,那就更加严重。

有时候 我也想 这类传道人一方面传讲天国的福音,看起来很敬虔,另一方面又犯了很不堪的错误。不知道他们如何在心灵里协调?换句话说就是:有了错而又不肯改,他们的服事和错误这两个方面能否兼容? 我就此事请教过不少人,似乎没有一个人认为这两者是能够兼容的。非此即彼,真实的自我只有一个,应该用"短板效应"确定那个真实的他。表现给人看的善良一面,恐怕有点像聊斋中所说的画皮。以远志明为例,他曾有一系列恋爱婚姻家庭的讲座,有些内容还曾感动过某些人,可是他却设计策划如何诱骗天真无邪的少女,究竟有多少人受骗,我们不知道,但就已经揭发出来的案例来看,若不是当事人的抵制,说不定就得逞了。在策划及实施的过程中,在他脑海中有没有想过他在讲坛上宣讲过的那些道理?或者说,他信不信他所讲的东西?  巴黎华侨教会说谎骗人的那几位传道人柯志仁,邱星火和杨志恒也有同样的问题!

不知如何解释这纯属人格分裂的问题?希望读者有以教我!

mercredi 21 septembre 2016

迷思之二


根据这些年在教会的所经所见,得知一个人从踏入教堂的那天起,到成为一个自认为是,也获他人认可的"基督徒",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过程可长可短,其中两个关键环节是不可缺的:即"决志"和"受洗"。在决志和受洗时,认罪悔改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人在认罪悔改时的感受也各异。比如,"奇异恩典"的作者约翰 牛顿在获得新生之际就谱写出了这首流脍炙人口且传久远的诗歌。多数人在认罪悔改受洗的时候,都会感到被赦罪后心中的平安。我所见到的将要受洗的人,在"认罪"这点上没什么障碍。更没见到有人因不愿认罪而拒绝受洗。得享认罪后心中的甘甜是一种属灵的经历,此后和 神的关系会更加亲密,在随后的生活和服侍中,偶然做错了事,甚至犯了罪,也愿意不断地认罪悔改。这是正常的基督徒的心态。

很令我不解的是巴黎华侨教会的几位传道人,柯志仁,邱星火和将要成为传道人的杨志恒,他们分别在一百多人;二百多人面前编造谎言欺骗会众,铁证如山却拒绝认错,更谈不到悔改了。这就很奇怪,站在讲台上,宣讲认罪悔改的道理,自己却不肯如此行,到底信呢还是不信?当初你们受洗时,有没有经历过认罪悔改后的喜乐?你们如果连认罪悔改的道理都不信,那还在教会里服侍什么?

有鉴于资深的传道人在具体的过错上认罪悔改的难度,也不禁令人反过来思考,决志或受洗之时,人们的"认罪悔改"是否是认真的,只是泛泛地一说呢还是真的严肃地剖析过自己?如果只是为了应付决志和受洗而泛泛一说,必然埋下日后走歧途的种子。上述传道人的表现是否是具体的例证呢?

似乎是抽象地认罪容易,认具体的罪难。

对这个问题久思不得其解,写出来请看到的人指教!

vendredi 16 septembre 2016

月是故乡明 ?


杜甫的诗: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昨天是中秋节,忽然想起杜甫的这首诗来。仔细推敲,和杜老先生既有同感,也有不同的想法。

一般人都有怀旧之情,尤其是怀念出生成长的地方。儿时的记忆最深刻,到了老年都难忘怀。
我们这代人生于乱世,出生后四个月就是九一八事变,入小学后几个月是七七事变。从此开始了八年的抗战和随后的三年内战。九岁时离开故乡到北京避难,从此再没回去过。那里在1942年左右土改,因全家都已离开,避免了遭到斗争和迫害。
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直到我五十五岁来法国,在北京生活,学习 工作了约四十年。1989年后也再没回去。
月亮的亮度对地球上每个角落都是一样的,明与不明完全是个人的感觉。现在琢磨"月是故乡明" 这句话,还真费解。故乡土改时,把家中的土地,房屋以及浮财全部充公分给了所谓的贫农下中农。因我家人不在,找出一些长辈的照片,对着它们泄愤,往照片上吐吐沫,擤鼻涕,做下流动作。今天,我能觉得这个故乡的月亮会比Orsay的月亮更明亮吗?
至于我的第二故乡北京,如今笼罩在雾霾之中,居民能不能看到月亮恐怕还有待证明,更谈不上月亮的明与不明了!雾霾不仅存在于大气,更存在于人们心中。
一切看心境,现在,我就觉得,Orsay的月亮最明!
前文提到 "我们这代人生于乱世",想想,比我们年轻的华人,哪个不是生于乱世 长于乱世!

mardi 6 septembre 2016

难为了译员


从报道得知 九月三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团体集会上发表主旨讲演时,没有照稿子唸,而是一次真正的讲演,起初 还有一些媒体对此大加赞扬。可是 过了没多久 就传出讲演中有"口误": 把<战国书>中的一句话"轻关易道 通商宽农"说成了"轻关易道 通商宽衣" 弄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国际笑话。

如果他是照本宣科,可能是看走了眼或者是字迹不清,读错了。可这次偏偏不是照稿唸,应该是请高手写好稿子,事前读了几遍,牢记心中,在现场讲出来的。所以不可能是读错,应该是在他准备的时候,或称在他背稿子的时候,他就没弄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按照他的想象,以为是"通商宽衣",就这样背的。

翻译中国的成语,一向是个难题。记得五十年代初,毛会见苏联贵宾时,说了句"胸有成竹" 译员直译为"肚子里有根棍棍"  来宾听不懂,也闹了个国际笑话。

回过头来说这次的事儿。习近平讲演时,必然有多位同声翻译。译员们如果事前看过稿子也做了准备,听到习大人临场改变,把宽农说成宽衣,恐怕会懵了。因为若按先前准备的译,那等于是篡改"金口玉言", 起码是个"大不敬"罪,比妄议中央严重多了。若按习大人口中说的译,那个句子又不通。宽衣就是脱衣,通商为什么非脱衣?!谁能把这事儿想明白说明白! 而这句话又要在一秒半秒的时间内译出,所以对所有那些同声翻译的译员来说,太难了!

lundi 5 septembre 2016

迷思之一


前天 即九月三日周六 到 巴黎华侨教会参加一位终年九十二岁老弟兄的追思礼拜及安葬仪式。两处都遇到许多老朋友 老相识。这触发了我的一个想法:基督徒最大的盼望是有永生,等号角吹响的时候复活进入天国。天堂非常美好,没有眼泪。可是基督徒临终时又很难像圣经所要求的那样完全,我不知道从"息了地上的劳苦"到等待复活这个阶段,圣灵是不是要做工,使得每个将来复活的人都是完全的,这样就能保障进入永生后,天国里一切都是和谐的。如果在等待期间不加工,复活时必然会带着原来的不足,比如像一位有名的布道家喜欢诱骗天真无邪的少女,有人常常说谎骗人且屡教不改。 如果他们还是那个样子,天国里能有消停的日子吗?
细想起来,还有其它的问题,为了不冲淡主题,今天只写这一点。
从周六到今天,我已想了两天了,不得其解。期望知道这事的人给我以指教!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