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udi 8 mai 2014

童年杂忆 4


明朝永乐皇帝在位的时间是1403—1425,到现在已经七百年了,如果以二十五年为一代计算则山西移民在端村已繁衍生息近三十代了。
来到端村的有两个王姓家庭。一家住在了街里,即前文所说相当于巴黎香榭丽舍大道的端村大街。另一王家则选择大河南为栖身之所。中国的传统是同姓间不通婚,但来端村的这两个王家在山西故地时就不同源,所以不受这个限制。更古老的事我无从知晓,近一百多年的事情却可以考察的清清楚楚。相隔两代,大街的王家先后有两位姑娘嫁到了大河南王家。第一位是我的曾祖母,第二位是我妈。我爷爷和姥爷是姑表兄弟。所以我的爷爷和我有同一个姥姥家。
大街王家的故事暂且按下不表,先说我父家,即大河南王家的事。
端村人称大河南王家人为<学坊里的>。开坊授徒应是很久远的事了,我家南院大门有一块很古的匾。上面的字是<文魁>,我们不知是何年代,为何人挂的。也许这人考过举人后没有从政,而是在家乡授业。大概这就是“学坊”一说的由来。
我的高祖彤云公是武举,在京城任武术教习多年。其他事迹不详。他有四个儿子:老大是我的曾祖,还有二曾祖,五曾祖和六曾祖.
曾祖等弟兄四人分家以后,为便于区分,各自起了堂号。分别是:教忠堂,武德堂,务本堂和弘毅堂。我是教忠堂的后人。
曾祖鸿仪公考取秀才后在保定莲池书院读书。 育有五子一女,分别是我的大爷,二爷,爷爷(排行第四),七爷,十二爷被称为老老爷。曾祖母去世后,曾祖父悲伤过甚,不再过问世事,着道士装深居简出。家事完全交给我爷爷 武庆公。 大爷余庆公曾考过秀才。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先是有袁世凯的小站练兵,继而在保定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大爷,二爷,七爷和武德堂的三爷,五爷一起考入保定军校。数年后,老老爷也进入北京清河陆军小学,继而入保定军校。
在搜索引擎均可搜到我这几个爷爷的事迹,他们的名字是王余庆,王凯庆,王都庆,王桐庆,王麟庆和王藩庆。
教忠堂人丁兴旺。大爷有三子:我的大爹,五爹,八爹。二爷有一子二女:我的六爹,五姑和六姑。我爷爷有二子四女:即我的爸爸(排行第三)和十爹,大姑,二姑,三姑和排行第七的老姑。七爷有三子:四爹,十三爹和十四爹。十二爷,即老老爷有三子一女:七爹,十二爹和最小的,只比我大一岁半的十六爹,四姑。
武德堂的二曾祖曾当过端村的镇长,他有三个儿子,他们是我的三爷,五爷和八爷。
三爷的儿子是我二爹。五爷有一儿子早夭。八爷的儿子是我的九爹。
务本堂五曾祖的事迹不详,有两儿子,我的六爷和九爷。
六爷有两子:我的十一爹和十三爹。九爷无后.
弘毅堂六曾祖曾留学日本,人称聚斋先生,回国后在天津创办觉民中学。自任校长。自此,端村人升学,大部分入觉民中学。我出生时六曾祖还在世。他只有一个儿子,就是十一爷。
十一爷有二子:岁数和我差不多,我已不知该把他们排在第几。
其他曾祖去世后,六曾祖成了大河南王家有绝对权威的大家长.
写出这些,比较枯燥,只是为了以后叙述的方便。

Aucun commentaire:

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