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di 26 mai 2014

童年杂忆 21


研究中国历史的人普遍认为,皇权只达到县这一级,乡镇的权力基本上靠宗法关系来维持. 民国以后,这情况并无多大的改变. 像端村这样一个大的镇子,既无驻军,也无警察. 更无司法系统. 镇公所仅有两个人: 义务职的镇长和稍有贴补的书记. 镇长行使他的权力靠的是人格,公义和公众的信任.

大概在民国二十五年或二十六年,县政府多次派人到端村,拟委任我爷爷当镇长. 考虑到那时环境的复杂以及教忠堂需要管理的诸多事务,爷爷和爸爸恳切推辞,但县府提出各种理由希望爷爷出山. 推不掉,爷爷最终还是接受任命当了镇长.

抗战爆发前后,华北地方上的局势很乱,冒出了各种抗日的力量,他们不是齐心协调而是互相争斗.我是民国二十六年春季入读端村小学的,校长叫李子X(最后这个字我忘了) . 半年后,校长的儿子被人开枪打死,人们称这为<打黑枪>. 记得我们这群学生还到死者灵前鞠躬致意,之后到校长家吃了顿饭. 一年后,校长也以同样的方式被打死. 我们小孩子不知道校长父子的政治背景,也不知道与什么人结下了如此的深仇大恨. 家里大人也许知道,从来没对我们谈起过. 村中也有其他人被黑枪打死. 在这种环境下当镇长,不亚于玩命. 称爷爷是临危受命,一点也不为过.

七七事变,国军在平津一带顽强抵抗后败走,二十六年的秋冬之际,家乡经常过兵.估计是国军败后南撤经过这里. 这些军队自然要向当地要粮草,要钱,号房. 作为镇长必须应付这些事情. 这就免不了得罪人.  端村首富冯氏三兄弟,和教忠堂有双重的亲戚关系,就是因为摊派钱粮,冯家老二和爷爷发生过龃龉.

民国二十七年农历二月初五,日军第一次到端村扫荡,事前谁都不知道日军到端村会干出什么事情,. 我们得到消息,全家都逃到了外村避难,爷爷是镇长,面对敌人,他的境况可能更加危险. 但他不能弃桑梓于不顾而擅离职守,所以选择留在村中. 日军进村后,把主要街道的铺面房烧了大半,这天,几位奶奶带着一群儿媳站在避难邻村的岸边,望着像是一团火球的端村,欲哭无泪. 徒唤奈何.

日军占领县城后,县政府人员跑得无影无踪,全县处于无政府状态. 占领军总要与人对话.
县城里的头面人物多是商人,他们商量想请一位刘先生出面组织维持会. 刘是五爹的岳父,北大毕业,时任河北省教育厅中教科科长. 保定沦陷后回到家中. 听说人们有意让他出来收拾残局,便连夜离家到北京躲避. 县城的维持会迟迟建立不起来,日军扬言屠城,有个像是二流子的人,站在大商人熊宛东门前大骂说:" 你们有钱人在此危难时刻不出来,让全城人跟着遭殃" .在这种情况下,熊宛东当了县城的维持会会长,一年以后,被共产党的游击队潜入城内切了脑袋,二儿子和儿媳也惨遭杀害.

端村没有政府机构,爷爷是镇长,一切的事情都要承担下来. 日军第一次扫荡后,时常开着小汽船再来. 倒不像首次来时那样大开杀戒,但也要小心应付. 送烟送茶. 招待吃喝. 大约在民国二十八年,日军派了一个小队住在端村大河南,住下后任何事情都要找爷爷和镇公所解决.
所好,只住了几个月,他们便回到了县城.

那时地方上有几股势力: 日军,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土匪. 身为一镇之长,既无兵权,又无财权,却要把各方面都应付好,得罪了哪一方,都难免杀身之祸.

后面就一一介绍各种力量.








Aucun commentaire:

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