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redi 21 mai 2014

童年杂忆 17

武德堂房子后面有一个小院,院里住的不止一家人. 那里住着一位老太太,说不清她有多大岁数. 身材瘦小,面容枯槁,走路时扶着一根长棍,人们都叫她大云姑,奶奶那辈人,妈妈那辈人和我们小孩子都这样叫她. 她没儿没女,只有一个小伙子跟着她,有人说是她的外孙,我也搞不清楚. 也不知她姓什么,是不是王家的远族人,从一些事情看,她和王家人的关系又不一般.几代人对她都很客气.  她可以挎个篮子到我们家卖糖 豆等小孩子喜欢的东西. 她自制煮蚕豆. 当地人叫大乌豆. 很受我们的喜爱. 我还去她家看过,大乌豆的做法是 先把蚕豆泡得发起来,他那外孙把发好了的蚕豆在镶有刀片的木板上切个缝,之后加上各种作料一起煮.

据说,大云姑非常聪明有才华,尽管大字不识,却能见景生情出口成章编出能够押韵的顺口溜. 抗战爆发不多久,她死了,听说死后身体缩得更小了. 好像是教忠堂赏了他一口棺材.

教忠堂兴旺时,每位奶奶房中都有一位女佣,只记得大奶奶的女佣叫老李,我奶奶房中的叫老王. 老王的岁数在奶奶和妈妈之间. 住在端村的西河南. 据说她家是端村两家原住民之一. 教忠堂家道中落后,女佣则由长工变为短工. 即有活儿的时候叫他们来. 不过就我的记忆所及,老王每年在我家的时间总会超过半年. 他是我童年时的伴侣,她干活儿时,我坐她旁边听她讲故事,现在回想起来,她讲的故事可归为两大类,一是傻女婿,二是大户人家过于奢侈浪费,遭上天惩罚,后代人如何发愤图强,恢复家业. 有的故事已讲了N遍,我还是百听不厌,有时她少说了一句,我还要提醒她补上. 傻女婿都是三女儿的丈夫,到丈人家办事出尽洋相. 幼年时对她信靠太多了,刚到北京时,有一次和爸爸说什么事,我说老王是怎么说的,爸爸倒也不客气说,老王懂什么,你怎么能信她,这才颠覆了老王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离开端村时。我只有九岁,还不具备读书的能力. 不过家中有许多连环画,小人书之类的读物,我非常爱看,比我略大的几位叔叔也常讲故事,评论一些事情. 总体来说,童年时期在故乡从几方面得到的知识,教育,多是忠孝节义这一类. 比如,看过的小人书有杨家将,精忠传,呼延庆打擂,包公案,刘公案等. 这些观念对我的影响巨大,一直持续到现在.

十四爹,十五爹爱看三侠剑. 不仅讲里面的故事,还和他们的朋友互相憋外号. 至今我还记得 老侠胜英,小侠艾虎,南侠展雄飞,北侠欧阳德等. 端村一个杂货店代卖书籍,三侠剑出了十几集。也许有二十几集,如果买到最新的一集,用书中新出现的侠客的外号憋别人,就会稳操胜券,令人甘拜下风.

Aucun commentaire:

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