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anche 30 novembre 2014

漫漫长夜 106 冰城之旅 1


<四清>和许多名词一样,是中共治下,特定时间的产物。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不懂,外国人更不懂,所以先要介绍一番。

<四清>正式的名称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指的是清政治,清思想,清经济,清组织。至于中共高层是怎么搞出来的,非普通百姓所能知晓。从文件和一些蛛丝马迹得知,毛和刘对四清的态度有根本的差别,<四清>的根据就是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具体的名字忘了,简称二十三条。

四清分成两大块,一是工厂企业,一是农村。鸡鸭院派出的人,一部分去农村,一部分去部属工厂。去农村的要和农民同吃同住,无论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差。我有幸被派到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参加那里的四清。1965年8月初出发,原说半年可以结束,后来一再延期,直到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爆发还没搞完。文革开始后,四清不能继续了,我们于1966年年底才回到北京。参加四清,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使我明白了许多的事情,因此可以说收获很大。

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四清工作团的党委书记是哈尔滨市副市长王(名字忘了),团长是机械工业部对外司副司长钱铸帆,参与的有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机械部,机械部二局,阿城继电器厂,鸡鸭院等数个单位。约有一百多人。

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是根据1956年中苏协议,由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之一,规模很大,当时有四千余职工。分成许多的车间。四清工作团按车间分成工作队进驻,我被分配到仪器车间,负责仪器车间技术室的四清。这技术室有三十余名技术人员,中年的以中技校毕业生为多,年轻人则大多是大学毕业生。

我们是1965年8月6日到哈尔滨的,这是我第一次出山海关进东北。这城市有点像天津,街道整齐清洁,建筑物大都是三四层的楼房,地面则是整齐的石块,那时我还没到过巴黎,无法用它与巴黎相比较。我们都住在<哈量>的集体宿舍内,四五个人同住一间。在职工食堂用餐,物价和北京差不多。参加四清不算出差,没有任何的补助,一家人分成两地,花销自然增加,使家中的经济情况有如雪上加霜,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只能忍受。据说那里冬季的温度可达零下三十五度甚至更低。脚部如何御寒成了问题,北京的棉鞋都是塑料底,在哈尔滨穿出去很快就裂开了。










Aucun commentaire:

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