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edi 23 août 2014

漫漫长夜 40 燕园岁月 10


既然提到了二弟,那就顺便谈谈二弟的求学经历。
他是1950年读完小学的,那时我刚刚到了天津化工厂工作。我不知是因什么关系,重工业部接收了位于北京西郊的温泉中学把它作为重工业部的子弟学校,凡是重工业部所属单位的职工子弟均可凭单位介绍信投考,二弟就是这样考入了温泉中学,这学校和北京相距二十多里,入学后必须住校,那时公共交通工具少,每个学期只能回北京城里家中一两次。这对二弟是个很大的挑战和锻炼,可庆幸的是他做的不错。1653年初中毕业了,当时北京教育局提出中学生升学按地区分配的原则,他又未能搞清情况,所以考入了我家附近的北京三十七中高中,而他的同学们大部分仍读温泉高中,因北京教育局的规定中有一条,就是初中生可以报考原校的高中。这谈不上是福是祸,两个学校都不错。高中三年,他都获得了优良学生奖章,老师称他是全面发展,对化学尤感兴趣。
那时的大学分几类,像北大清华南开这样的学校,只要有高中毕业的文凭就可以报考,有的学校像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南京工学院等,带有军工性质的都属于保密学校,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报考的,需经原来就读的中学做过政治审查后推荐才能报考,像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校,报考的资格就更严了。
1956年二弟即将高中毕业,毕业前学校曾组织一批学生参观几所保密性质的院校,在填报志愿前,我回家和二弟商量确定,他的前三个志愿是北大化学系,南开化学系和北师大化学系。就在我们已经确定之后,学校的负责人找他,要推荐他报考属于军工性质的北京工业学院。二弟太老实,没来得及和我商量就同意了,他希望入读那里的电子工程方面的科系,但这等学校的<科系>对外是保密的,所以填报志愿时只能填校名,不能写某系某科。二弟填的是第一志愿北京工业学院,第二志愿北大化学系,第三志愿南开化学系...。他考的成绩非常好,如果第一志愿报北大化学系,一定能取上,但他填了北京工业学院,就被那所学校录取了。录取后,学校看他第二第三志愿都是化学,就把他分到了制造炸药的化学系,并且是化学系三个专业中最危险的一个专业。考上大学,按第一志愿录取,本来是令人高兴的事,可是二弟入学后不多久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甚至想退学,当个小学教员都可以。
那时人们说,中国的经济按马鞍形发展,事实是1956年各方面都冒进了。比如北大物理系,1954年招了180人,1955年招的人数也差不多,1956年一下子招了300人,学校没有能容300人的大教室,必须分两班上课。北京工业学院的情形可能更突出,1957年这批学生该升二年级时,师资,实验设备均跟不上,所以北京工业学院动员1956年入学的一部分学生自动留级一年,到1958年再升二年级。学生们当然不愿白白地耽误一年,不可避免地和校方发生纠纷,许多学生要求转学,校方倒也做了一些努力,联系了可以接受学生的其他学校.记得那时说,可以去北大东语系几个指定的专业,北京医学院同意接受十人,二弟选择到北京医学院,除参考去年的高考成绩外,又加试了生物,总算一切过关,1957年秋,二弟转到了北京医学院医疗系,从一年级起重读。二弟的一位好友,因分数不够,去了沈阳医学院。医学院的学制是五年,加上北京工业学院浪费的一年,二弟共读了六年大学。
1957年中共在全国开展了反右派运动,北京工业学院把领头和学校交涉闹事的一部分学生打成了右派分子,转入北京医学院的十人中,有一位高姓同学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被整了二十年,二弟是随大流的,被放过了一马,只在他的档案中记下他是<严重右倾>。
若干年后,二弟在北京街头遇到了一位昔日北京工业学院的同班同学,他说,毕业的那些同学只有两人留在了北京工作,其他人都分配到军兵工厂制作炸药,工厂都是在山沟里,几乎与外界隔绝,如果发生事故,可能整座大楼瞬间被炸飞。
历史当然不能重演,如果1956年报考大学时,二弟没接受推荐报考,他应可进入北大化学系,以后可能成为一位教师或研究人员。而如果没有1956年的盲目扩大招生,二弟可能中途退学,即或毕业了,估计也要和其他同学一样,到山沟里制造炸药。 盲目扩招和他个人的选择结合起来使他成为一名不错的外科医生。是命中注定的吗?很难解释清楚!

Aucun commentaire:

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