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di 15 février 2016

法国杂忆 43


1989年的春天  中国很热闹 有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大约是四月 胡耀邦过世了 因着他的去世 北京学生举行追念抗议活动  运动的规模日益扩大  在法国的中国学生也非常关心中国国内的事 五月间 有位住在国际大学城的一位工农兵学员出身的 "作家" 召集了个会  商讨如何因应国内的运动  施惟慧和我一起参加了 林希翎参加了 还有北京民主墙时代出来的人也参加了。讨论没得出什么结果,专卖中文书籍的凤凰书店老板也在店里开了个会 议论当前形势,林希翎的发言引起一位流亡法国的东欧人的注意 他邀林希翎到一咖啡馆谈话 林的法语不太灵光 她要我陪她去  谈的结果是此人所代表的组织愿意支持她出面办个刊物  林当然欣然接受 并拉我一起做。而就在此时教育处的参赞则在许多场合软硬兼施连懵带唬地告诫学生不要轻举妄动 说法国警察如何狠命地殴打示威者等等。 八十年代出来的留学生在中国没经历过社会运动,对二战以后中国许多大城市里发生的学生运动知之甚少,有些人真的被唬住了。我年长几岁 对他所说的均嗤之以鼻。Orsay 施惟枢的咖啡座人们讨论的中心当然是北京的学生运动,各种意见都有,据说有人专司告密,此间的议论,每人的观点如何 教育处很快就知晓了。

林希翎邀了马德升  王克平等几位早期的民运人士一起在六月三日晚在巴黎圣母院门前开会 讨论巴黎侨界如何应对国内形势 刚要开会 突然来了几位不速之客 看样子都是学生 开始讨论前 大家互相做自我介绍  林希翎是大家熟悉的人物 不介绍 也都知道 马德升操一口地道的北京腔说自己是"画会儿的" 王克平则说自己是搞雕塑的 他们都 没有提到是因几年前四五事件或星星画派等原因来到法国的事。儿这几位不速之客都不肯暴露自己的身份,不作自我介绍。不介绍也就罢了。讨论时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要回应国内形势 在巴黎组织包括游行等活动,而这几位不速之客则竭力反对, 后被林希翎劈头盖脸地大骂一顿  他们知道反对已无济于事 后来也就不说话了。 会议结束已很晚 我很难再回郊区的住处, 林希翎把我带回他家  在她小儿子房中打地铺, 刚躺下 她又叫我 说刚刚接到电话说北京天安门杀人了  明天一早去"巴黎华人之声" 广播电台播音   号召所有华人游行抗议天安门屠杀。今天暂写到这里,六月四日的事将另文叙述。

后来,林希翎真的办起了一个名为"开放"的不定期刊物,开始时我每期为她写或译一篇文章作为支持。不过我发现,这刊物的里里外外所有事物就是林希翎一个人忙活,没有发行 邮寄的管道,稿件的来源也无保障,她所写的东西似乎有些不知所云,香港有份杂志叫"开放"办得比她正规多了  林希翎还抗议香港的杂志侵犯了她的权力,我估计这份刊物很难办下去,她也不会采纳我的意见  后来就慢慢疏远了。

Aucun commentaire:

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