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di 2 septembre 2014

长夜漫漫 51 燕园岁月 21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半导体这门学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国内各高校纷纷在物理系内建立半导体专门化,但由于师资及设备都比较欠缺,很难独立作战。教育部考虑到这一现状,决定联合五校的力量,集中在北大物理系建立半导体专业的教学和研究中心,这五校是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和北京大学。从1955年起,这五校的半导体专门化师生,甚至实验员都临时调到北大。1952年入学的各校学生都是四年制,最后一年的专门化集中到北大上课,这没什么问题。1953年入学的北大物理系学生原定的是五年制,而其他四所大学仍然是四年制,这就存在一个如何协调的问题。记得当时北大对本校物理系半导体专门化的学生持开放态度: 如果愿意和其他各校的学生一起四年毕业也可;如果坚持读五年,那么,也可以再读一年,写个比较有水平的论文。到了我们54级,在1957年暑假前分专门化时就明确规定,半导体专门化一律四年毕业,其他的专门化仍然是五年毕业。在此情况下,我们年级有十几人选择了半导体专门化。

我选的是金属物理专门化。有些课程和磁学专门化,半导体专门化的学生一起上。记得教<固体物理>这门课的是黄昆,谢希德。谢希德是MIT的博士,复旦大学的教授,据说她的父亲原是燕京大学物理系的教师,她的童年是在燕园度过的。这次旧地重游,自然是开心了。

谢希德和大多数教师不一样,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后来当上了复旦大学校长。半个世纪以后,北大物理系53级的一位校友,在同济大学当教授,有次过巴黎与我见面,他说了一句话令我惊讶,他的原话是:"我怀疑她懂不懂固体物理!" 这个她指的是谢希德。我不加任何评论地把它摆在这里。

厦门大学来的半导体专门化学生王铁汉和我成了好朋友,后文将提到。

Aucun commentaire:

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