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开的花——《束星北档案》读后
時間:2014-07-15 23:16
在一个淡化历史、漠视心灵的年代,我写下的这篇文字本身可能就是一株错开的花。它的生发,全凭机缘。既已开花,繁盛或冷清、飞扬或落寞都已不重要。
“学可济时何坎坷,言堪警世太天真。”也许我花费再多的笔墨写束星北,与这句挽词相比都显得多余和不及。可内心的羞耻感,迫使我还是写了出来。我把束星北当做一面镜子,时时反省自己的渺小、怯懦和丑恶。同时也有个不切实际的奢望,让其他人了解、记住束星北,这个有血性、天真、率直的人。
月子口水库。在读完《束星北档案》后,我暗自发愿,如有机会去青岛,我不去看海滩,不去看崂山,不去看栈桥,只看月子口水库。我想去看看这水库的坝子有多大,水有多深。我想站在水坝上琢磨在修筑它的那些日子里,束先生的身体和思想经受了什么样的考验?他的内心里会想些什么?
在那个群魔乱舞的年代,安心做“人”尚且不易,何况当英雄,做豪杰。一个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的物理学教授在做着年轻小伙都为之却步的繁重劳动,理由是“改造思想”。在那个人人皆是对方的地狱,疯狂揭发别人以图“摘帽”的奇异时空里束先生会作何感想?
我不相信,束先生写的思想汇报或者检讨书能真正反映其所思所想。我不相信,思想改造除了对他身体和心灵造成戕害之外,对其思想有丝毫撼动。在那个大饥荒席卷全国之际,以他的见识不可能没有感知,在这个时候他会全盘否弃自己之前的洞见?“我是一只披着人民外衣的豺狼啊”这一章节是整本书的败笔,我觉得这只是表象,很难说这不是因为家庭或其他原因而做出的权宜之计。我深信这一篇篇看上去痛苦的批判和反省自己的检讨或悔过书,本身不是目的,这只是他寻求“技术改造”或想要有足够自由和空间开展研究的“有条件退让”。甚至“好人束星北”中描述的那个不厌弃烦修理医疗器械,主动洗刷厕所、仔细经营人际关系等等都是方法而不是目的。在我看来,他对知识和真理的执着从未改变。
不然,在全民踊跃入党,以表忠诚、以示立场的背景下,刚刚摘掉“右派”帽子的他,为何坚定的拒绝?如果思想已然被彻底改造,如果那些检讨书都是真话,为何不入党,为何不向党尽忠?他依然还是坚持着自己的“第三条道路”。也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顺便说一句,束星北崇拜的人是伽利略。
《束星北档案》有一个章节提到束先生的女儿回娘家,看到束先生在清扫积雪的时候,依然思索着关心的问题,并在雪地上书写算式!我内心的羞耻感开始升腾,一个国家癫狂到何种程度才能到让一个国际闻名的大教授扫大街、洗厕所!让一个写出《用生命维护宪法的尊严》雄文的人,在雪地上演算!
然而这还不算完,在读到束先生的遗体被两个不知耻的学生草草埋葬在操场上的时候,我的耻辱感达到了顶点。束先生捐献遗体以供医学研究的事情,曾引来媒体关注,可是结果如何呢?青岛医学院竟然将遗体完全遗忘了!他们正忙于清理门户所谓“清除文革余毒”领导班子大换血,把束先生的遗体完全遗忘!直至遗体腐烂。悲伤、愤怒、羞耻、恶心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束先生一生没有逃出“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悲凉意味。至死,信念依然未有半分折损,将自己的身体贡献给探寻真理的人们。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叹号”。
束先生的一生为我们的思考和生活设立了坐标,以此为参照,英勇与怯懦,才华与平庸,良知与媚俗,均可一望而知。同时也提醒我们记住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掉,可是却不会被击败。”
逯纪超,共识网
Aucun commentaire:
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