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redi 2 juillet 2014

长夜漫漫 2

如果说蓝色代表国民党,红色代表共产党的话,那么,民国三十八年是个分界点,从此时起中国就由兰变红了. 这种变化不只是形式的,表面的,而是深入到每个人的骨髓. 衣着变了,说话的内容和语气变了,行为方式变了,伦理道德观变了,价值观变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彻底变了. 后文所写的每一点,都是对这一论断的诠释.

共军进到北京后实施军管,市政府没有了,代替的是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 其他各机关也都被军管. 那时的北京大学还在城里的沙滩,有一次我去那里,正好在所谓的<民主广场>,即红楼和灰楼之间的那个体育场,举行北大的接管仪式,广场上临时搭了个台子算是主席台. 北平市军管会下属的文化管制委员会主任钱俊瑞代表共军军方接管,代表北大出席这仪式的是文学院院长汤用彤先生,钱俊瑞穿军装,汤先生是已浆洗得发白的一袭蓝布长衫,接管后,汤先生旋即被任命为北大教务委员会主席,那天参加这仪式的人不多,教职员工更少. 后来听说清华被接管时,代表清华的是冯友兰先生. 但后来却任命物理系的叶企孙先生为校务委员会主席.

不久,报纸刊出通知说,将于某月某日请郭沫若在北大民主广场讲"谁领导了北伐和抗战" 可以自由参加, 虽然不必听就可知道其结论,我还是想去听听,可惜临时有什么事耽搁,没能去听. 其他的一些大学,如中国大学,朝阳学院,华北学院等.在共军进城后不久即被封闭,其中的理科生并入其他院校,文法科学生责令自寻出路.一年后,中国的唯一一所天主教大学--辅仁大学被接管. 他的校长是胡适先生所说的"我的老朋友"陈垣,后转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三十八年三四月间,人民日报开始刊登各种<大学>的招生广告,如华北军政大学,华北大学,南下工作团等等.  学制只有三个月或五个月,一般人也弄不清这些大学是怎么回事. 有些被解散的大学的学生,社会上无业的人,经济来源断绝,无法继续学业的人纷纷投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也来凑热闹,招收初中毕业生,包食宿,六年毕业,我认识的一些人,虽然学历已高过初中也去投考了,前文提到的何富元便是一例.

我的目标一直是期望读大学,但在当时家境不允许,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解决生存之道. 北京图书馆登报招考助理员,我报名了却没考上,他虽要求高中毕业即可报名,但藏龙卧虎,有许多大学毕业生也来报名投考,堂弟的舅舅是辅仁大学中文系毕业生考上了,我竞争不过,只能甘拜下风   这次报考对我有一个励志 刺激的作用.因考场设在北大的灰楼,到考场去需经过民主广场,我走过那里时听到一位在校学生对他的同伴说:"看,来考的什么样的人都有!" 确实,他说的不错,来考的人什么年龄段的都有,穿着也不一样,但这话带有鄙视的意味,我听着特别不受用,当时就想:你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个在校生嘛! 老子将来一定要进北大最好的系. 从此就和北大结下了不解之缘.


Aucun commentaire:

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