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udi 23 avril 2015
漫漫长夜 149 那些人和事 2
鸡鸭院是1953年左右建的,它的前身一是机械研究院,一是机械工艺研究院。合并后为避免被认为一个吞并了一个,所以称为机械制造与工艺研究院,那时中苏正处于蜜月期,一切以苏联为榜样,而苏联也有一个同样名称的研究院,二者成了对口单位,有密切的合作。鸡鸭院有常驻的苏联专家,也经常有短期来访的苏联专家,所以鸡鸭院招纳了一大批俄文翻译,有大连俄专的,有沈阳俄专的,这些人大都是高中水平,学两年俄文后就业。1964年我被调到资料处情报组,同组的大多是原来的俄文翻译。此时中苏交恶,这些人有点派不上用场了。
到了六十年代初期,才把"机械制造与工艺研究院"这个拗口的名字改为简单明了的"机械研究院"。
大连俄专来的潘维经是这批人中的佼佼者,原因不外是他的"出身好",学生时代就入党了,爸爸是老工人,家庭"无政治历史问题". 本人又非常积极。所以深得"组织信任",以至后来本人就成了组织的化身。1964年我去情报组时,他是情报组组长,也是资料处党支部的委员。
1955年全国规模的"肃反运动"后,对干部的内部审查并未停止,鸡鸭院的保卫处就常设有一个审查干部的小组,而保卫处的人员,文化层次都比较低,所以经常借调一些靠得住的人去协助工作,潘维经就是其中之一,他经常是一去几个月,情报组的事就委托他人代理。潘维经的妻子是打字员,也是党员,编制在院长办公室,实际上也是在保卫处的审案小组,打些机密资料。这对夫妻肯定是"体制内"的人。
文化大革命后期,鸡鸭院被军管以后,潘维经又到了保卫处搞些秘密的工作,后来被调到部里的对外司,在我们看来这是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日之星,前途不可限量! 谁也没料到,突然听到他自杀了,且是双料的自杀,服毒兼投河。
据说,他到部里后,在对外司当头头,春风得意。1975年左右来了一个苏联的代表团,和部里的人开会,潘维经是会议的组织者之一,开会时坐在一位苏联客人的旁边,会后潘维经就失踪了,过了两天在北京郊区的一条河中发现他的尸体,尸检证明,他在投河前还服了毒药,可见死的意志非常坚决。迄今,我们这些局外人,不明白他自杀的理由!
Inscription à :
Publier les commentaires (Atom)
Aucun commentaire:
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