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redi 16 décembre 2015
法国杂忆 16
IHES 有食堂,食堂就在施工作的楼下,他们的食堂不是自助式的 而是大家凑在一起用餐 他不在这里吃午饭 而是开车到十一大的食堂就餐 他说IHES 的人都是资产阶级学者 他不愿意和他们混在一起
十一大有三个食堂 一个在Bures,一个在Orsay,另一个在山上,较远。 其实 Bures 食堂离他办公处较近,食堂办得也好,他不去,却要到Orsay食堂 理由是在这里就餐的华人较多。就餐时,他便招呼华人们饭后到Bus 咖啡馆聊天。有些人是常客 也有些是偶然去一次两次的。有时他也邀一两位法国人,这些法国人都有些怪,其中有一人叫沙飞(Schaefer) 是搞生物及环保的,法国东部阿尔萨斯人,怪异的程度不亚于施先生。 后文将辟专栏介绍。
施的一个异于他人的看法和做法是:从中国寄往外国的信,不应用外文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要用中文写。他还找出联合国的文件来做佐证,我问他外国人不会写汉字,如何写回信的信封呢? 他说 可以把来信信封的寄信人部分剪下来贴到要寄的信封上,我说,这样做的话,一来一往可以,如果外国人想写第二封信,怎么办? 问到这样具体的问题,他语塞了。
凡是从中国寄给他的信,如果信封左上角印有外国字,如 Peking University 等字样 他的对策是不收不看,原件退回。她妹妹说,他这样做 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但他坚持不改。
我妻子还在中国的时候,他写了一封给中央电视台的信,让她送到电视台,要求电视台播放,告诉所有中国人,给外国人写信时,寄信人的姓名地址绝对不能用外文写,否则就是侮辱国格,我妻子还真的跑了一趟"中央电视台",接待她的那办公室的几个人,传 看过他信的后,大笑,没回答,有一人问 这老先生神经是否正常?
Inscription à :
Publier les commentaires (Atom)
Aucun commentaire:
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