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redi 28 septembre 2016
迷思之三
从宋代·戴复古所作《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演绎出来的一句成语是"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 意思很明显,即世间没有完全的人, 这也符合圣经的记载:罗马书三章12节:"世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左传记:"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关键词是个"改"字。所以圣经要求我们"认罪悔改"
世上没有完人,是不是可从反面讲: 世上的人都是擦拆污的呢?应该也不是。因为如果每个人都像希斯毛一样地坏,人类恐怕早已灭绝几次了,不会延续到今天。在正常的环境下,大多数人应处于义人和恶魔之间,有的人身上义多一点,有的人恶多一点。有人正气为主,邪气为次,有人相反,邪气压倒了正气。在比较特殊的情况,许多人可能被引导趋向邪恶,比如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邪与恶成为时尚,有人根基不稳,恶慾就会膨胀,随大流作出一些不堪的事来。教育和宗教生活的目的就是教人改恶从善,起到一种"驯化"的作用。
不同的职业,对道德操守的要求会有所不同。比如对法官和检察官,要求公正,不能徇私枉法。对医生,则要求有爱心,耐心。对军人,要求服从,勇敢,不能贪生怕死。等等。社会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古人讲为人师表者要讲究道德文章。把道德放在了文章的前面,足见其重要性。
牧师 传道人的道德标准更应该高于教师,因为现代有各科的教师,教数学 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师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较少涉及道德层面的问题,只要书教得好,德行方面有些欠缺,一般也能被学生或家长接受。传道人和牧师就不同了,在信的人心目中,传道人是上帝的仆人,是代表上帝传讲福音牧养群羊的,是传递属灵生命的使者。在不信的人群看,他们是道德说教者。因此,他们可以是不完全的人,但是这不完全要有个度。像说谎,诱骗少女这类的事就超出了传道人的职业道德底线,如果被多次提醒而不知悔改,那就更加严重。
有时候 我也想 这类传道人一方面传讲天国的福音,看起来很敬虔,另一方面又犯了很不堪的错误。不知道他们如何在心灵里协调?换句话说就是:有了错而又不肯改,他们的服事和错误这两个方面能否兼容? 我就此事请教过不少人,似乎没有一个人认为这两者是能够兼容的。非此即彼,真实的自我只有一个,应该用"短板效应"确定那个真实的他。表现给人看的善良一面,恐怕有点像聊斋中所说的画皮。以远志明为例,他曾有一系列恋爱婚姻家庭的讲座,有些内容还曾感动过某些人,可是他却设计策划如何诱骗天真无邪的少女,究竟有多少人受骗,我们不知道,但就已经揭发出来的案例来看,若不是当事人的抵制,说不定就得逞了。在策划及实施的过程中,在他脑海中有没有想过他在讲坛上宣讲过的那些道理?或者说,他信不信他所讲的东西? 巴黎华侨教会说谎骗人的那几位传道人柯志仁,邱星火和杨志恒也有同样的问题!
不知如何解释这纯属人格分裂的问题?希望读者有以教我!
Inscription à :
Publier les commentaires (Atom)
有时候,我跟我自己说:我晚上要少吃点饭,结果一回家看到好吃的 就比平时还多吃了两碗 完全控制不住。很多事情我知道应该这么去做,做的时候却是相反的行为。我好像也挺分裂的,哈哈~
RépondreSupprimer